中宏网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 王镜榕)美国证监会(SEC)公布了《外国公司问责法》实施细则不久,滴滴公司宣布启动自美退市工作,中概股因此下跌,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中国证监会也注意到上述情况,回应称始终对企业选择境外上市地持开放态度,充分尊重企业依法合规自主选择上市地。
在中美审计监管合作方面,中国证监会表示,近期证监会与美国SEC、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等监管机构就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坦诚、有建设性的沟通,对一些重点事项推进合作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只要双方监管机构继续秉持这种相互尊重、理性务实和专业互信的原则开展对话磋商,就一定能够找到双方都接受的合作路径。
中美博弈蔓延资本市场
“二战以来,美国便稳坐世界龙头的位置。过去,由于中国的体量相对较小,美国并没有将这个‘虚弱的中国龙’放在眼里。然而,经过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变得越来越强大。近年来,美国明显地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它开始越来越在意。”知名投资人、洪大教育创始人洪榕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如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所说,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即使中国什么都没做,在美国看来,也已经是对它霸主位置的挑衅了。于是,美国不断散播着“中国威胁论”,挑拨其他国家疏远中国,这让中美摩擦变得不可避免。
“中美之间的摩擦先是集中在贸易领域,再蔓延到科技领域、资本市场,战火波及之处,都是大国之间博弈的战场。”洪榕指出,在此之下,美国对中概股的要求越来越高,限制越来越多,限制美国资本投资中国资产等,外资借中国产业整理整顿,过度抛售中概股等,通过各种方式打压中概股,做空中国互联网等资产。各种打压之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只能无奈回归。
“在他们看来,压制中国资产价格,可以大大削弱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的竞争力,也似乎成了赢中国的有效路径。”洪榕告诉记者,即便如此,面对中美之间的博弈,美国也不敢轻易升级金融战。有句话叫“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不出问题,国家就没有问题”。这句话在美国身上尤其适用,资本市场是其社会的稳定器。纵然社会问题再多,只要股市走牛,便安然无事。这也是美联储不会轻易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根本原因。
“疫情的出现,暴露出美国的社会及经济问题,让美国认识到必须管理好根基的内容,尤其是美元作为硬通货的地位。而我国是唯一有可能挑战其美元地位的国家,这点美国很清楚,所以他们不敢轻易升级金融战。”洪榕强调,资本市场的强大,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后盾。美国正是因为有这个后盾,即使它社会问题一大堆,但资本市场依然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维持美国社会正常运转,保障经济体系不乱,所以美国抗击打能力很强,但其他国家就不行了。
百年大变局下的中美资本市场
“在我看来,本质上中美资本市场的战略定位本身就有不同。”中宏观察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戴稳胜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资本市场始终定位于服务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与支持,理论上中国资本市场只能获取实体经济的平均收益。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主体,股市发展现状的根本支撑。
“美国资本市场在支持美国科技创新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美国资本基于利益考虑推行的全球化的发展和产业的全球化布局,美国资本市场的分配作用似乎越来越强,”在戴稳胜看来,美国的国际化大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将其从全球获取的利润分配给了参与美国资本市场的社会各阶层,因此美国参与资本市场分配游戏的各阶层特别是金字塔尖的那群人也越来越离不开美国资本市场。“这是美国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股市只能涨而不能跌的内在逻辑。”戴稳胜强调。
“上述定位的不同决定了中美资本市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的关系与各自未来的前景。”戴稳胜告诉记者,这个客观世界的发展,归根到底是要靠科技支撑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长期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无论是债券还是股票等,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必然会越来越强,这两年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展现出这个趋势。而构架于虚拟经济之上的美国资本市场必然会随着实体经济的落后而泡沫破裂。
“尽管就短期而言,虽然本月美联储宣布加快Taper并暗示加息,但美联储一定会尽全力维系美国股市与债市,维持其金融的稳定性直至美元国际地位不可逆转地下跌,”戴稳胜强调,毕竟金融才是当前美国经济的立脚根基,资本才是美国国力的支撑,而且美国的制度、体制又决定了其经济与金融政策必须维护一小部分处于金融金字塔尖的人的利益。而中国股市与债市明年反而可能会因为实体经济受全球疫情等因素影响不够强劲,未必短期内就能有很大起色。但是,国际资本虽有短期炒作冲动,但他们也有长期投资需求,因此他们一定会在遵守中国资本市场监管规则前提之下,逐步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资本市场深改大幕徐徐拉开
“相对于美国的资本市场,我们的金融资本市场确实不够强大。”洪榕告诉记者,但我国改革和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止过。我国在资本市场上也推行了不少改革政策,比如科创板的创新建立、创业板的注册制和放大到20%的涨跌停板、以及北京交易所的设立等,这些举措都取得不小的成就;同样的,我国在开放的道路上也从未止步,自2018年开始,四部委相继出台多个文件,鼓励外资控股甚至独资在中国设立金融机构,放开外资的各种业务许可等,力求充分调动外资的积极性,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贡献力量。
“对于2022年的中国资本市场,一方面国际资本急需寻求安全的投资之地,另一方面近几年来与全球资本市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的表现远未达到国内资本的获利期望,两者共同作用,对中国资本市场会形成强大的推动上涨的动力,对此管理层应有足够清醒的认知。”戴稳胜强调,在当前全球通货膨胀加剧、实体经济停滞的前景之下,国内面临着房地产行业调整、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多重压力之下,应坚决抑制资本市场上涨冲动,抑制资本市场过度波动,引导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坚决遏制房地产泡沫彻底刺破之时形成资本市场的泡沫。在洪榕看来,作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任务依然任重道远,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中国资本如何走出去,依然是资本大时代的关键问题。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即上海可以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方面先行先试。
“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一场场金融改革的大戏即将上演,我们拭目以待!”洪榕说。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