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锡林郭勒5月17日消息(记者 杨亚东)“凡是事事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事情总会出奇的顺利,内心也平静和充实”是中组部“组团式”帮扶医疗团队领队盛伟利最喜欢的一句话。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人民医院工作的日子里,他始终秉持“利于患者健康、利于医生队伍培养、利于医院诊疗水平提升”的信念,聚焦“医院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医共体建设、医疗服务”,助力正镶白旗人民医院快速发展,为百姓健康提供保障。
2022年,中组部会同有关国家部委开展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大兴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盛伟利主动请缨参与“组团式”帮扶医疗团队。
盛伟利(中)查房时仔细查看患者病例(央广网记者 杨亚东 摄)
到任后,盛伟利结合旗人民医院医疗现状及发展规划,确定呼吸与危重症、中医、消化内科、儿科等为重点帮扶科室。
正镶白旗人民医院内镜检查设备虽较为全面,但由于医疗人员诊疗能力有限,每次做胃肠镜检查都需要邀请锡林郭勒盟中心医院的专家指导操作。
这样一来,本地患者就诊就需要用数周时间来等待,延长了患者的痛苦时间,甚至延误病情。
在“内镜中心”探讨病例(央广网记者 杨亚东 摄)
经过1个月的筹备,2024年9月,盛伟利带领团队整合电子胃肠镜及电子气管镜成立了“内镜中心”,共享共用洗消设备及护理人员,为年轻医师提供了新的知识交流的平台。11月成立了消化内科,拓宽了临床诊治疾病范围,还开展了正镶白旗首例巨大息肉(早期癌变)切除手术,内镜检查中心每月开展检查100余例,目前消化内科已发展为医院重点建设科室。
儿科一直是正镶白旗人民医院的弱势短板,为了解决这一难点,2024年11月,医院成立儿科及新生儿病房,配套完善了科室管理制度,盛伟利带领团队定期开展儿科急诊急救培训演练,积极开展儿科常见疾病、急诊急救能力提升,助力儿科诊疗服务能力提档升级。
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已通过锡盟卫健委验收,院方力争在2025年底之前完成自治区验收并挂牌运行的工作目标。
“虽然医院基础薄弱,但是医院医生对于提升自身医疗的水平的意愿非常强烈,这是我来到医院后最直观的感受。”盛伟利说。
“为医院建设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也是盛伟利此次帮扶的重要目标。
盛伟利带领帮扶团队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临床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应急演练等方式培养内科、外科及妇产科年轻医师;儿科及中医科则通过“一对一”的结对方式,带教年轻医师;选派科室骨干人员送到大兴区人民医院专项培训,2025年已重点培养7名医务人员。
截至目前,他与专家团队专题培训20次,临床培训带教50多次,急危重症救治培训及应急演练6次,培训医护人员400余人次,为旗域常见病多发病相关学科增加了人才储备。
墙上挂满患者为医院送来的锦旗(央广网记者 杨亚东 摄)
为了带动全旗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盛伟利与团队充分发挥领军作用,帮助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设立了药械采购中心、财务中心、质控中心等。
同时,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开展了基层医护大练兵活动2次,培训基层骨干医护80余人;与天坛医院国家巡回医疗队、呼和浩特第一医院自治区巡回医疗队深入苏木嘎查社区义诊11次,科普讲座3次,受惠群众1000余人次。目前旗医院已与多个卫生院开通绿色双向转诊通道,进一步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正镶白旗是蒙古族及汉族混居的地区,部分老年患者听讲汉语、阅读汉字有一定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盛伟利与团队开通了医院视频号,采用汉、蒙双语为患者进行健康科普及科室介绍,同时开通了互联网诊疗平台,提供线上问诊,线下就近取药服务。
2025年1月盛伟利倡议举办首届锡林浩特盟南部医院论坛,扩大了医院知名度,促进了医院间沟通交流。多旗县联动模式有效解决了正镶白旗周边旗县患儿看病难的问题,也缓解了农牧区百姓胃肠镜检查的不便。
提起在正镶白旗人民医院帮扶工作,盛伟利有自己的体会:“为这里的医疗事业贡献力量,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价值,我的帮扶期限还有1年,我想带领团队拓展帮扶的广度与深度,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辐射力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提升正镶白旗的医疗服务能力。”
盛伟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担当与大爱,也让我们看到了“组团式”帮扶工作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