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沙场硝烟起,实战砺精兵。4月下旬,在吉林省辽源市民兵训练基地,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正在上演。无人机编队穿透浓烟锁定火场核心,民兵应急分队快速筑起铜墙铁壁般的防护墙,战地救护小组在硝烟中搭建生命通道……70余名专武干部正以实战姿态接受军地联合考核组的检验。这场为期10天的封闭式集训,是辽源军分区大抓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更是该军分区聚焦备战打仗、构建新型国防后备力量体系的生动实践。
向战转型,打破“二线思维”
集训首日,东辽县白泉镇武装部长姜涛就遇到了困难。面对“辖区50年一遇洪灾,需紧急转移2000名群众”的想定作业,他按惯例部署民兵应急排开展救援,却被导调组连续三次驳回方案。“夜间作业如何解决照明?断网断电如何保持通信?老弱病残如何快速转移?”面对连珠炮似的追问,这位从事武装工作多年的“老武装”额头沁出汗珠。
“首轮能力摸底中,能完整阐述国防动员法的不足四成,规范操作北斗终端的仅占三成,熟练掌握战场救护四项技术的更是凤毛麟角。”训练日志中的这些数据刺痛着军分区党委一班人:专武干部是国防动员体系的“末梢神经”,必须用战场标尺卡出能力缺口!
为此,集训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构建“理论学习-模拟推演-实装操作-复盘研讨”闭环教学模式,并在课程设置上新增联合作战常识、智能化装备操作等7类军事知识技能;教学力量引入空军航空大学专家、吉林省委党校教授、退役老兵专职教官等团队;保障模式采取“24小时战备状态”,凌晨紧急拉动成为常态。有过12年军旅经历的富国街道人民武装部干事陈昌良在日记中写道:“从办公室到训练场,从协调员到指挥员,这次集训再次把我从‘后方’拉进了‘战场’,这不仅是能力的重塑,更是身份的回归。”
能力重构,破解“本领恐慌”
战术训练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诸葛亮会”正在展开。围绕“城市反恐行动中如何组织民兵配合主力部队”的课题,参训学员结合《民兵建设“十四五”规划》展开激烈讨论。龙山区工农乡武装部长刘琦提出构建“无人机+单兵系统”的侦察网络,立即引发关于军民科技融合的热议。这种带着硝烟味的研讨,每天都会在训练间隙自发进行。
集训期间,他们组织参训学员走进辽源职业技术学院,面对应急救援实训、9DVR情景教学等先进教学平台展开军地联训联教探讨;到辽源矿工墓、战俘营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通过现场教学、实物展陈和沉浸式光影剧场,让学员们切身感受革命先辈在至暗时刻坚守信仰的钢铁意志;集体观摩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现场演示民兵编组、动员集结等标准化流程,通过“案例解剖+难题会诊”破解基层矛盾;实案推演中,“辖区化工厂遭袭引发连环事故”的特情,倒逼参训学员整合消防、医疗、通信等多个部门资源;比武考核设置“红蓝对抗”环节,县(市、区)人武部主官组成评审团,进行现场打分点评。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员的参训热情,务实管用的教学内容,提升了学员的任职技能。
转型的阵痛伴随着能力的跃升。在北斗手持机操作考核中,西安区武装部长刘刚创下3分40秒完成战场定位、信息回传、路径规划的纪录。这个军转干部出身的“老武装”,成了集训队的“技术大拿”。他感慨道:“现代战争不会因为我们是国防动员系统就降低标准,这把标尺量出的是实实在在的差距。”
体系重塑:打通“平战链路”
集训收官日的实兵演练现场,出现一批特殊观众——来自辖区两县两区主管武装工作的领导。他们不仅是观摩者,更是参与者。当参训干部指挥民兵分队与地方专业力量协同处置“山体滑坡险情”时,东丰县副县长李岩松当场提出缩短转移群众时间的优化建议,这种跨界互动让演练更具实战价值。
军分区领导道出设计初衷:“现代国防动员早已超越传统范畴,需要构建‘大武装格局’。”集训期间,他们邀请吉林省委党校专家讲授《坚持把发展立足点放在高质量发展上》,组织参训干部到应急指挥中心见学,安排与蓝天救援队联合训练。西安区仙城街道武装部长卢奇深有体会:“现在处理突发事件,我们既要懂军事指挥,又要会统筹社会资源,这才是新时代国动人的必备素质。”
结业考核中,参训学员不仅要在战术背景下完成动员文书拟制,还需接受军地联合的资格认证考评。龙山区向阳街道武装部长王林鹤的“智慧动员”方案,因嵌入城市大脑系统获得高分。他说:“当我们把武装工作深度融入地方发展体系,战斗力生成就有了源头活水。”
淬火成钢,立起“为战导向”
集训结业典礼上,4名“金牌教官”和8名“训练标兵”收获的不只是荣誉。军分区联合市委组织部出台《专职人民武装干部资格认证办法》,将集训成绩与职务晋升直接挂钩。那丹伯镇武装部长巴特尔因考核优异被列入后备干部名单,他坦言:“这次集训不仅在军事素养和业务能力上有升级,也更坚定了我专武精武的信念和信心。”
这场以战领训的淬火行动,正催生基层武装阵地的化学反应。龙山区西宁街道武装部长刘妍返岗首日便启动民兵装备库智能升级,按照“模块化存储、智能化管理”标准着手改造民兵器材库;西安区辽矿集团创新编组生产线应急保障分队,实现平战转换无缝衔接;辽源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战术推演+装备实操”国防教育新模块,将课堂延伸至虚拟战场……
“当‘战场标尺’取代‘考核分数’,当‘能力席位’替代‘资历排名’,专武干部队伍的转型升级才能真正落地生根。”该军分区领导介绍,近两年,辽源市出台《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工作实施细则》,建立武装部长后备干部制度,先后推荐提拔重用6名优秀武装部长,有效激发了专武干部的工作动力、专武热情。下一步,将完善建立“动态认证+分级补差”机制,确保专武干部随时保持“应急应战”戒备状态。
从课堂到战场,从“纸上谈兵”到“真火淬炼”,这场带着硝烟味的集训对专武干部而言不仅是军事技能的提升,更是对新时代国动人使命担当的深刻认知。当“资格认证”对接“战场准入”,当“考核比武”叩响“胜战之门”,专武干部队伍正在转型升级中锻造成为一支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堪当强军重任的拳头力量。(吉林省政治军区工作局)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