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成功申请‘个体蒙信贷’,深感诚信的重要,我坚信,做一名诚信的商人,路子会越走越宽!”近日,在兴安盟突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水泉信用社,个体工商户赵春林依靠“信用”贷到50万元,储备起种子、化肥等农资时更有底气。
突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工作人员为个体工商户介绍“个体蒙信贷”。(来源:突泉县融媒体中心)
2月末,“个体蒙信贷”在兴安盟落地,这款金融产品由内蒙古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内蒙古大数据中心、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合作,可为兴安盟13.5万个体工商户提供最高500万元的信用贷款,有效破解个体工商户贷款额度少、融资难等问题。截至3月25日,“个体蒙信贷”已向全盟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放信用贷款49笔,共1639万元。
信用是企业敲开市场大门的钥匙,守信者畅行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这已成为当前经营主体的广泛共识。“信贷产品”是信用赋能的体现,标志着信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一步。
近年来,兴安盟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探索信用监管与服务的最佳结合点,通过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优化信用修复服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多维度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监管新机制,助推经营主体沿着“信用轴线”阔步前行。
“您好,我们企业前段时间有失信行为,请问怎样才能尽快修复信用?”最近,兴安盟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监管科负责人牧人经常接到这样的咨询电话。如今,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明白了信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咨询信用修复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为进一步优化经营主体信用修复服务,兴安盟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内蒙古)公示了盟市、旗县、乡镇市场监管所3级信用修复咨询电话74个,方便经营主体咨询办理业务。2023年至今,兴安盟市场监督管理局累计信用修复经营主体4988个。
突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线上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来源:突泉县融媒体中心)
“市场监管部门为我们进行信用修复,让公司避免了因失信而失去投标的机会。”乌兰浩特市某大型服务企业负责人为乌兰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优质服务点赞。2023年4月,该企业参加竞标,提交材料前发现因工作疏忽未参加2022年度年报,影响了企业信用。企业负责人非常焦急,电话寻求解决办法,市场监管人员启动“掌上通办”审批程序,将申请修复材料第一时间传送至修复平台,当天就完成了信用修复,企业顺利进入了招投标流程。
为提振企业发展“精气神”,兴安盟市场监督管理局还推出经营主体“包容期”管理、“承诺容缺”“承诺免查”信用修复模式等10个方面的若干措施,特别针对企业因各种原因无法到窗口提交申请材料,采取“零跑腿、零见面”信用修复方式,通过视频、电话等“手把手”的方式指导经营主体进行报送操作,全程不超过5分钟即可完成线上申请。
“作为自治区党委今年力推的重大工程,诚信建设工程既需要监管部门管信用、用信用,更需要企业商家讲信用、守信用。”兴安盟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雷说,兴安盟市场监督管理局将积极建立信誉信息公示制度、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推进经营主体守信激励、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探索对守法诚信企业进行标识等,为信用“赋能”,将信用“变现”,通过这场市场监管部门与经营主体之间的“双向奔赴”,让诚信在兴安盟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