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在制定和实施针对中国的全球供应链体系的重大调整和重构策略,用以遏制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和内部机会和空间。具体来看,正在以抓紧布局欧美供应链、印度供应链和东盟(东亚)供应链为主导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来实施围堵中国战略。利用印度供应链来全面削弱和替代中国的全球第一大制造业经济体的竞争优势,利用包括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在内的东盟(东亚)供应链来全面挤压和限制中国高端产业的升级空间优势,利用欧美供应链来全面压制和控制中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优势。为此,中国必须采取前瞻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对策策略。
一、高度警惕美国加快推进利用供应链围堵中国的重大战略
当前,美国针对中国的经济竞争战略发生由科技创新领域围堵,扩大到利用精心布局的供应链体系围堵的重大现象。其中,正在以抓紧布局欧美供应链、印度供应链和东盟(东亚)供应链为主导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来实施围堵中国战略。具体来看,利用印度供应链来全面削弱和替代中国的全球第一大制造业经济体的竞争优势,利用包括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在内的东盟(东亚)供应链来全面挤压和限制中国高端产业的升级空间优势,利用欧美供应链来全面压制和控制中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优势。
第一,高度警惕美国针对中国精心布局和加快实施的供应链围堵“美国圈套”。美国的决策层已经高度认识到,仅仅采用科技创新领域的全面封锁和阻断策略,已经难以削弱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和产业持续崛起,必须通过实施针对中国高端产业发展的新型封锁和遏制策略,才有可能全方位达到压制中国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中国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发展空间和竞争优势。为此,美国针对中国正在布局的一个重大“发展圈套”是:针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和遏制高端产业战略-倒逼中国实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触发发达国家集体警惕和对立情绪-进而顺势打造排斥中国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国能否识别和摆脱这种“美国圈套”,极大地考验中国决策层的最大战略智慧和战略定力。
第二,美国正在全力推进欧美统一供应链和统一市场体系的重大战略。一个重大现象是,中国对美出口开始出现断崖式下滑态势。2022年11月中国出口额为同比下降了8.7%。其中对美和欧洲的出口分别下降25%和11%。2022年8至11月中国到美的船舶集装箱总运量下降了21%。与此同时,美欧之间的双向贸易额出现显著增长,德国2022年9月对美的出口同比增长了50%,特别是德国的机械工程行业对美出口直接增长了20%。而美国也在持续加大从欧洲进口商品的力度。中美之间贸易额较大幅度下滑以及美欧之间贸易额大幅度上涨现象的对比和反差,深刻说明美国正在尽全力拉拢欧盟组建替代和排斥中国的统一供应链体系,构建欧美之间的统一大市场,加深欧美之间的相互利益依赖关系。
第三,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取得切实成果。在中国坚持主动管制新冠疫情的2020至2022年这三年,美国利用中国对外交流和强化国际关系的弱化期,通过放大中国新冠疫情的管控举措对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造成的多轮负面冲击风险,在以高端集成电路产业的制造业回流和集聚美国本土取得重大突破。一方面,相比苹果13苹果14手机从美国本土制造采购比重由22.6%上升到32.4%,提高将近1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美国在高端集成电路产业的制造业环节已经获得了2000亿美元的企业项目投资,仅台积电就预计投资400亿美元。客观事实是,一旦美国在本土形成了高端集成电路产业的材料、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的全产业链体系,鉴于集成电路产业日益成为全球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产业,必将会对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和其他高端产业产生更大的绝对主导权力,必将对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发展造成巨大
二、中国的应对策略与可能的突破口
第一,中国当前必须采取“强化东盟(东亚)供应链、对接印度供应链、破解美欧供应链”的不同类型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尤其要着力加快组建新兴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利共赢式”导向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为此,我们建议:一是加快推进RECP升级版的谈判和制定,优先将与东盟各国的供应链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点方向,以此作为限制日本和韩国偏向倒向美国主导供应链体系的重要策略;二是尽管印度制定了替代和排斥中国的印度供应链策略,但是,现实是当前阶段印度供应链的运行仍然需要中国的全面参与,中国需要以最大的前瞻性智慧和最为坚持的战略耐心,彻底将东盟(东亚)供应链和印度供应链实现深度捆绑,促进二者的融合发展。尤其可以考虑大规模引进印度劳动力和各类人才进入中国工作和居住,借此策略强化两国的利益捆绑关系;三是利用美欧之间当前难以调和的产业利益竞争关系提升与欧盟主要国家的贸易关系,特别是要主动利用美国凭借俄乌冲突带来的欧洲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机会抢夺欧盟主要国家的制造业企业,以及针对集成电路制造业企业实施大规模政府补贴的冲突点,强化与欧盟“互利共赢”供应链体系的全面且深入持续合作关系。
第二,巧妙利用中国具有的全球第一庞大国内内需规模市场优势,采取适度从自由贸易体系立场收缩的策略,集中精力和资源捍卫、维持和提升对中国有利的东盟东亚供应链体系,全力拓展中国与非盟、阿盟、南美共同体、欧亚经济联盟的统一供应链体系和统一大市场,构建和强化中国与非美之外的统一供应链体系和统一大市场。客观事实是,如果计算服务性消费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加总的总消费额规模,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预计2035年中国总消费额规模会以较大概率达到美国消费规模的两倍或以上。当前,美国主导和控制全球供应链体系的核心条件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条件: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美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国和全球最大进口国以及美国具备全球领先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创造能力。其中,美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国和全球最大进口国是基础性的优势条件,决定其他两个条件优势的形成。认识到这个核心逻辑,中国必须前瞻性地有效利用全球最大消费国以及即将到来的全球最大进口国的优势条件。为此,我们建议:在美国决定通过彻底破坏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策略来重新布局限制和遏制中国的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前提下,在双边贸易替代自由贸易短期内不可逆转的情形下,中国已经没有必要一味坚持自由贸易原则和立场,而是适度将构建双边贸易关系作为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调整重点。一方面,中国今后的开放重点必须落到维护和捍卫东盟东亚统一供应链和统一大市场体系方面,将之作为中国的全球贸易基础;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与非盟、阿盟、南美共同体、欧亚经济联盟构建双边自由贸易和投资协议的谈判和签订,全力拓展和营造中国与非盟、阿盟、南美共同体、欧亚经济联盟之间的统一供应链和统一大市场体系。
第三,不要受制于美国针对中国布局的“美国圈套”,当前中国本土企业主导和控制的国内供应链体系的完善程度上升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中国必须主动创造和利用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的新领域新赛道机会,尽快在重点产业领域打造高水平高科技自立自强的全产业链和全创新链融合体系。中国能否推动全球供应链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已经不是中国是否坚持自由贸易立场,或者一味采取单方面对所有国家对外开放的策略,而是转移到中国是否具有全球领先的高水平高科技自立自强的全产业链和全创新链融合体系。中国越是具有高水平高科技自立自强的全产业链和全创新链融合体系,就越是具备影响区域和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实力和能力。长期来看,中国只有具备全球绝对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前沿产业领导能力,方可真正具备影响和塑造区域和全球供应链体系的能力。为此,我们建议,当前尽快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必须主动创造和利用科技创新和高端产业蕴含的新领域新赛道机会,打造高水平高科技自立自强的全产业链和全创新链融合体系。(作者:张杰,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与改革发展研究院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