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7月31日电(记者王镜榕)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中强调,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抓紧抓实防汛救灾工作,强调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图片来源:网络
日前,中宏观察员、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世欣就防汛救灾与应急管理等接受本网专访。
中宏网记者:您认为这次强降水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城市建设与防水方面的严峻考验怎么看?
朱世欣:河南面临的这次水灾突如其来,远超想象,也给未来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惊醒:必须有强烈的公共危机预防观念。“防患于未然”,公共危机预防是最佳的危机处置办法。公共危机是有周期的,一般可以分为前兆阶段、紧急阶段、持久阶段、危机解决阶段。对应而言,危机管理可以分为危机预防、危机预警、危机识别和隔离、危机应对、危机善后修复几个阶段。
从这次河南水灾来看,当前我们在公共危机认识和应对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首先,公共危机管理预案观念不强,亟需完善。公共危机管理预案的制定就是通过调查与情报分析,确定潜在的危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方法和选择,在制定战略决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与确定危机发生时的行动计划,并且制定出详尽的行动方案。危机一旦发生,各种应对措施会按照预案进行,避免出现混乱。
其次,全社会的公共危机管理意识不强。2003年SARS事件,国人开始重视公共卫生方面的危机,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响应方案。汶川大地震后,各类建筑物开始考虑防震等级并有了应对,但是在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危机管理意识还非常弱。以城市规划和设计而言,很少考虑极端情况下洪水、暴风等自然灾害,也很少考虑人群集聚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危机情况。危机都是相对极端情况发生的,但是一旦发生就是不可承受之重,因此需要人类充分考虑所有可能发生的灾难,提前有所预防和预备。这次郑州水灾中,几大通讯公司都信号中断或微弱,严重影响了救援,这就是极其缺乏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机制的体现,应该被追责。
第三,公共危机应对要充分考虑自然基础设施和人文基础设施相结合。郑州号称已经打造了“海绵城市”,但是依然出现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方面,这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我们专业性还不够。另一方面,“海绵城市”建设中,缺少避难设施和危机急救设置的建设。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