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7月29日电(记者 韩鹏飞) 近日,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最新月度报告,显示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显著提升。今年6月,人民币支付占比达4.61%,较5月增加0.14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稳居全球第四支付货币位置,与2022年11月相比,份额几乎翻了一番,从2.37%跃升至4.61%。这一数据不仅反映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也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人民币的国际信用。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得益于中国庞大的贸易投资体量、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商品出口国、第二大商品进口国,其与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为人民币境外流通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中国坚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确保人民币的信用,加之金融市场开放度的提升,吸引了大量外资配置人民币金融资产。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人民币的信用,加之金融市场开放,是人民币国际化加速的关键因素。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双边和多边货币合作的广泛开展,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职能,丰富了使用场景,提高了便利性,为外资投资中国债券资产建立了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领域的使用持续扩大,尤其是在全球支付环境波动的背景下,人民币的稳定性和相对较低的融资利率,使其成为跨国企业与新兴市场国家企业贸易融资的优选货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韧性,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境外企业在跨境贸易中接受人民币。
展望未来,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雪情建议,继续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体系,提高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和人民币金融资产流动性,深化货币合作,把握能源转型与支付变革机遇,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动力。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