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天津7月26日电 今年以来,天津市金融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全面加强金融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聚焦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紧密围绕“三新”“三量”,以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为工作主线,以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结合天津实际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探索发展特色金融新路径,不断提升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质效。
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119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4.5%,同比增长6.2%,较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金融业增加值增速1.4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秤”。
锚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目标,高水平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
做实“三量”促进“三新”提升,盘活使用闲置资产资源,全力打造金创区之“眼”。在解放北路金融历史文化区原开滦矿务局大楼建设天津金融展示中心和金融机构服务中心,推动海河产业基金等机构入驻,常态化举办高端论坛、融资对接等活动,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高质量服务金融机构展业经营;在友谊北路金融发展活力区鑫银大厦40层建设金融实体展示中心,实物化展示天津金融发展实效。加大金融资源聚集,建设金融集聚标志区。深入落实《关于深入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方案》,着力打造金融主题及特色楼宇,和平区形成重要节点金融服务团,河西区打造科技金融、养老金融特色楼宇和金融人才服务中心,东疆综保区结合租赁发展建设港产城大厦,经开区围绕商业保理等特色业态打造宝策大厦。
深化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有力促进重大战略实施
全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抓紧抓实驻京金融机构总部协议落实工作机制,推动超6万亿元协议支持资金加快投放;发行全国首单京津冀科技创新资产支持票据;全市金融机构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贷款余额近7500亿元,较有统计以来(2017年末)增长78.9%。
支持存量资产盘活。银行机构为盘活存量资产提供城中村专项贷款、城市更新贷款、小洋楼专项贷款等多样化金融产品,授信融资超1000亿元;推动天津市REITs发行,博时津开科工产业园和招商公路REITs项目相继获中国证监会批准注册,预计发行规模分别达12.17亿元、40亿元。
自由贸易(FT)账户功能应用和产品创新不断深化,FT账户业务规模超万亿元,全功能型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归集资金近350亿元;全市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量超2300亿元,同比增长30%,人民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份额首次突破40%,创历史新高。累计发布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案例161个,其中全国首单38个。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为实体经济服务赋能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强化天开高教科创园等创新平台载体金融支持;实施全国首个绿色租赁行业标准和全国首个化工领域重点行业转型金融实施指南;鼓励养老金融发展;加快数字金融提质扩面。
上半年,天开园企业投融资额超9亿元,全市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2%;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4%;超过2800家银行网点完成适老化改造,完成率超97%;天津银行“智慧通”平台天津地区累计入网商户50.5万户,累计发放贷款近130亿元。
精准服务港产城融合。研究建立天津航运金融发展指数,打造“以指数观全局、以指数促发展”的天津航运金融特色品牌;发布734家适港企业名单,建立适港企业金融需求快速响应机制,适港企业贷款余额超4400亿元。
特色金融业态做优做强。全市融资(金融)租赁公司资产总额超2万亿元,机构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居全国前列;巩固船舶融资租赁领先地位,上半年完成105艘国际船舶、4座海工平台租赁业务,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世界级船舶租赁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商业保理公司资产总额近3000亿元,保理融资款余额超2500亿元,均稳居全国首位。(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