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7月19日电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24年普惠信贷总体目标,即保量、稳价、优结构,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及重点帮扶群体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满足其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在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家表示,智能化风险控制和数字经济生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金融服务中,银行、小微企业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截至2023年底,我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06万亿元,同比增长23.27%,比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高13.13个百分点;利率逐年下降,2023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78%,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
2023年10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让基础金融服务更加普及。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等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国银行机构网点覆盖97.9%的乡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了普惠金融服务的渗透率,基本实现了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
在传统信贷之外,综合金融系列产品也在积极完善乡村服务,助力发展。
数据显示,近5年来,期货行业累计开展“保险+期货”项目5253个,累计承保现货价值1334.6亿元,覆盖31个省份的1220县(市),惠及530多万农户、3006个农业合作社、1433个家庭农场、2325个农业企业,实现赔付42.5亿元。
据有关专家介绍,随着金融服务在数字化技术加持下加速向农村地区普及下沉,金融服务匹配农村金融需求的效率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实习生 唐芯蕊)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