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天津1月25日电 1月24日,从天津港保税区企业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获悉,国内海洋油气工程行业最大起重船“蓝鲸7500”完成转籍工作,正式“落户”天津,这对于提升天津大型海洋工程船舶作业能力,助力天津海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蓝鲸7500”是一艘最大起重重量为7500吨的大型自航式起重工程船,船体总长239.2米、型宽50米、型深20.4米、作业吃水9.6米,具有自航及锚泊定位能力,主要用于海洋结构物吊装。该船投用以来,累计投入到166个项目,共完成450个大型海洋工程结构物吊装,吊装总重量超200万吨,相当于50个“鸟巢”的重量。此前,该船船籍为香港,开展国内海上施工时面临清关流程较多、效率不高等问题。
为进一步优化清转关流程,提高相关手续办理效率,海油工程成立专项工作组,启动“蓝鲸7500”转籍工作。工作组采取“模块化管理”模式,树立工作前置意识,举行专题研讨会,确保审批报送材料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材料审核一次性通过率。与此同时,天津海事局安排专人专岗,提供全方位政策解读和流程指引服务,高效完成转籍手续办理工作。“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我们船岸密切配合,积极协调,仅用10个工作日就完成所有入籍手续,比原计划缩短了20天。”海油工程安装分公司船舶服务中心经理刘云说道。
据了解,“蓝鲸7500”入籍后,积极借鉴其他布锚体系经验,结合船舶自身作业特点编制操作体系文件,仅用时2天就取得船舶所有权登记证书,这也是该船转籍以来取得的首张证书。截至目前,海油工程共有13艘各类工程船舶入籍天津,为保障国内油气增储上产、推进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目前,天津港保税区海洋板块已先后获批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级海洋工程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重要载体,形成了以海洋油气装备、高技术船舶、海水淡化装备、港口航道工程装备、海洋能开发利用装备五大领域主导产业。未来,天津港保税区将持续壮大海洋经济,打通海洋装备全产业、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引导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速打造世界级海洋经济产业集群。(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