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2月3日电 2月2日世界湿地日湿地,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被誉为天然水库、地球之肾、天然物种基因库、鸟儿天堂。
2023年2月2日,我们迎来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修复。旨在提高公众对湿地为人类和地球所作贡献的认识,促进采取行动来修复湿地。
位于天津武清东部的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天津城市总体规划“一轴两带三区”中的“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区,总面积104.65平方公里。
近年来,武清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大黄堡湿地生态,全面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先后实施水系修复、鸟类保护、护林保湿等工程,完成大黄堡湿地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70.47平方公里违建拆除和生态修复工作,湿地生态功能显著提升,在“871”重大生态工程中贡献武清之为,筑牢首都生态护城河和天津生态屏障。
现如今,保护区内芦苇茂密,水质清澈,生物多样性丰富,有鸟类214种,植物284种,两栖动物6种,爬行动物10种,哺乳动物17种,鱼类33种,昆虫395种,浮游动物76种,底栖动物61种。保护区内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有丹顶鹤、东方白鹳、大鸨、金雕等9种,二级保护野生鸟类有灰鹤、白枕鹤、白琵鹭、大天鹅、小天鹅等4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有野大豆1种。
2023年,武清区大黄堡湿地保护工作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高度,坚决扛起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的政治责任,深入实施“1+4”规划和“871”重大生态工程,紧紧围绕区委“3+1+1”工作思路,高标准做好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修复“后半篇文章”,不断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推进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高质量发展,筑牢首都“生态护城河”。
2月2日世界湿地日,国网天津武清公司充分发挥政企协作优势,联合大黄堡湿地管委会一同走进武清区大黄堡镇朝阳里社区,向社区居民发放湿地保护法、电力法等宣传材料,现场讲解珍稀鸟类与电力设施保护相关知识,增强百姓护线爱鸟意识,激发全体居民参与湿地保护的热情。同时,国网天津武清公司线路运维人员发挥专业优势,深入保护区内开展专项巡视,关注影响设备运行的鸟类筑巢情况,与湿地管委会人员共同观察设备情况,研讨鸟类季节性活动规律,并建立联合巡护小组,制定专项巡护计划,更好促进鸟类和电力设备和谐共生。
为了不让鸟儿再悲伤
为了不让鱼儿再流泪
在世界湿地日来到之际
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湿地保护的行列中
让大自然恢复生机与活力
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中宏网特约作者王敏报道 图片由武清区委宣传部提供)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