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本网综合报道,中秋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技术给传统的非遗装了“加速器”。某短视频平台今年的非遗数据报告提到,一年来00后非遗创作者同比暴涨95%,30岁以下传承人增加24%。
为了让老手艺传得远、走得稳,中央财政设立了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到去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国家非遗保护资金113.80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安排20.33亿元用于实施国家级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传承活动予以补助,并对传承活动评估结果为优秀的传承人,增加5000元补助经费,充分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
据报道,全国已认定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超9万人,非遗代表性项目突破10万项,一张覆盖广泛、衔接有序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日益健全。为了让老手艺后继有人,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出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十年间集结149所高校力量,办了1400多期培训班,1300多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都被妥妥覆盖,5.1万人学到了老手艺,真本事;此外,200多所院校参与各地研培项目,让20多万人感受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