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4月9日电 在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的带动下,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新能源发电规模在逐步增加。来到磴口县光伏产业园区,登高远眺,长空之下,蓝色的光伏板犹如一块块巨大的拼图,镶嵌在茫茫的沙漠荒滩上,昔日“沙窝”摇身变成“金窝”,它们追风逐日,产生着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
“绿洲”固“绿电”
乌兰布和沙漠拥有广阔的“沙戈荒”资源,光照时间长,在开发利用太阳能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截至目前,国家电投、蒙能、淖尔能源三方联合投建的新能源基地已成规模,“十四五”期间,规划新能源总规模12吉瓦,一片片象征希望和光明的“深蓝色向日葵”正在绚丽绽放。4万多亩沙地上将实现“板上发电、板下固沙、板间种植”。发绿电、长绿植、减标煤、接种肉苁蓉,产生的价值不可估量。
国华磴口100兆瓦光伏治沙储能竞价项目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座100兆瓦的光伏治沙电站,是巴彦淖尔首个10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电站。建成后,向电网年均提供绿色电力约2亿千瓦时,年均节约标煤消耗6.2万吨,同时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烟尘排放。
“绿电”助“绿洲”
目前,园区内共有13家光伏企业建成并网,总装机规模达77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规模的不断壮大给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新机遇,同时也对电网的接纳、配置、调度控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近年来,巴彦淖尔供电公司开辟“绿色通道”,公司主动对接新能源企业,推行“一企一策”服务,统筹安排配套工程建设和并网业务受理,提供全过程一站式服务,为新能源项目尽早申报、尽快审批做足准备。巴彦淖尔供电公司千方百计提高“绿电”消纳水平,为“绿电”外送奠定了基础。
从十年前第一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在乌兰布和上岗,到十年后新投资4600万元建设乌兰布和35千伏变电站为新能源发展保驾护航。电网串起了一颗颗能源“珍珠”,在乌兰布和沙漠铺开了一幅崭新的能源画卷,为人民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双“绿”发力让沙漠更“出圈”
低头可赏沙中“景”,举手可“摘”天上星。节假日期间,乌兰布和沙漠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多,牧场之旅、骆驼骑行、星空露营,沙漠民宿客房爆满,用电量大幅增长。游客们不知道的是,为景区提供保障的电能来自10千伏913六团直流输配电线路。在绿色发展的快车道上,这条线路每24小时就可以送出12万千瓦时电能,可以同时点亮12万盏25瓦的电灯,为1500辆电动汽车充满电,满足7500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从全电景区到智能民宿,一条条银线在乌兰布和沙漠内“遍地开花”。传统的天然液化气、燃油热水器、燃油观光车等被绿色清洁的电能所替代。这些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持续完善,为民宿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快速落地运营按下“快进键”,在助力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巴彦淖尔供电公司也多出实招破瓶颈,促进乌兰布和旅游业提档升级,让老百姓获得真正的实惠。
立足沙丘眺望,整齐联排的光伏板和环环相扣,日光的照射下,“蓝色海洋”波光粼粼,好似正不断向外输送绿电。作为全国最早实施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省份之一,内蒙古已成为京津冀供电大后方。
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是自治区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如今,新时代的“绿色蒙电”也必将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留下浓重而鲜明的一笔。蒙电流光遍北疆,相信“绿电”与“绿洲”的邂逅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绿色、更舒适。未来,巴彦淖尔供电公司将继续依托巴彦淖尔能源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让百姓们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多内蒙古贡献。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