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3月20日电 3月6日一早,在乌拉特中旗新忽热苏木朱斯木拉嘎查,“咩咩咩”的叫声此起彼伏,牧民特木热正忙着清理棚圈、穿羊衣、人工喂奶……“自从给羊棚用上了电气化设备,产羔期间保羔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他的脸上满是笑容。
每年2至4月,随着天气逐渐转暖,乌拉特中旗的适龄母羊陆续生产,接羔育幼成了牧民们生活里的一件大事,也是大喜事,一个个新生命的诞生让边境草原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今年是个好年景,母羊体膘好,羔羔也能吃饱,产羔期间要加强生产母羊的饲养管理,喂养饲料得精加工,稳定的电就是稳定的生产力,还得需要咱们供电公司大力支持啊。”特木热对正在进行用电检查的电力工作人员说道。为保障春季农牧民用电无忧,巴彦淖尔供电公司前移服务窗口,针对春季牧民养殖用电特点,充分发挥电力行业优势,以“春查”覆盖“春育”,建立“点对点”“一对一”长效服务机制,对各苏木嘎查的公共用电设备进行排查,发现缺陷隐患及时消除,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积极帮助和协调解决牧民在接羔保育中遇到的各种用电问题和困难,为“好收成”充足“动力电”。
据了解,牧民特木热家中有3900多亩草场,150多只基础母羊,除此之外,他还通过嘎查开始承包肉牛养殖,发展起了肉牛产业。走进特木热养牛基地,粉碎机隆隆作响,电气化搅拌机全力运转,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儿低着头啃嚼着草料,时而发出哞哞的欢叫声。“二月份出栏,一头7000元左右,一年下来纯利润预计八万多元”特木热喜上眉梢。“这些年我搞养殖,电力工作人员经常主动上门检查线路和设备,这给了我很大的发展信心。”在稳定优质的电力“护航”下,养殖场的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也不断壮大。
特木热养殖基地只是乌拉特中旗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22年,乌拉特中旗建成现代家庭生态牧场35户,农牧业总产值40多亿元,全旗大小牲畜饲养量达304.92万头只,乳肉绒毛产量6.5万吨;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59.58万千瓦,较上年增长6.2%,其中,电力为推动农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以来,巴彦淖尔供电公司累计投入30.5亿元持续加大农网改造和供电设备升级力度,推动农村地区供电质量不断提升。同时依托网格化服务,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扩大服务范围,对地方乡村特色产业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档案、定期走访,积极开展安全用电“巡诊”服务,全力保障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用电无忧,乡村振兴的步伐因电走得更快、更稳、更好,一幅“草长莺飞、羊肥牛壮、村美民富”的画卷正在广袤的乌拉特草原上徐徐铺展。(赵心蕊 赵莹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