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3月5日电 包头市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切实转变职能、提升效能,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出台了一批切实可行、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成效,为推动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结合包头实际,推动出台《包头市大力发展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紧盯“六个一”工作机制(即:建立“一窗受理”“一日办结”,深化“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改革,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实行档案迁移一次办理),实现“四个减”(即:减材料、减时间、减环节、减跑动),为就业创业降门槛,为经营主体减负担,从源头上为经济发展添活力、增动力。率先在全区推行“个转企”直接变更试点改革,完成“个转企”500户以上,居全区第一位。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7万户,同比增长41.3%,全市实有经营主体达到25.9万户,同比增长16.9%,有力稳固了全市经济基本盘。
信用监管多点发力。拓展部门联合检查“成员数”。“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部门增至31家,联合抽查计划扩至20个行业领域、2994项检查事项,部门联合率达40.5%;扩大信息归集“覆盖面”。累计归集涉企信息17.2万条,夯实信用风险分类基础。建立重点关注对象子库1896个,信用风险高和较高企业问题发现率达70.5%,提升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精准度;畅通信用修复“快车道”。开启“线上+线下”信用修复双通道,经营主体实现足不出户完成信用修复,全年累计帮助4.4万户失信主体重塑信用、重返市场。我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荣获自治区标准化规范化示范称号。
数字化监管应用成果突出。聚焦食品、药品和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新动向、新特点、新问题,着力打造“信息化平台支撑、数据化分析研判、智能化预警监测”的信息化新格局。全市重点领域餐饮单位100%入驻“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全市零售药店100%上线“电子处方”平台;自治区首家知识产权区块链公共存证平台上线运行;包头市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区首创集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要素于一体。创新开发“鹿城溯源”信息系统,实现食品溯源便捷化、数字化、规范化;创新开发重点计量器具智慧管理数据平台—“码上看”,获批自治区计量智慧监管试点示范项目。建成“包头市市场智慧监管中心”,打造全面、立体、可视化的市场监管数字化管理体系。
下一步,包头市市场监管局将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在多举措培育经营主体、推进信用监管与市场监管深度融合及提升智慧监管综合运用水平方面持续发力,全面实施服务提质增效行动,着力打造营商环境优化“加速器”。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