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包头市民政局聚焦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等群众所盼所需,将幸福养老列为“破难题、办实事、促发展”项目之一,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通过“养老+”模式,着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用家门口的“养老服务”托起老人幸福“夕阳红”。
用心康复,让居家养老服务更有保障。居住在青山区朝阳社区二区的李大妈今年78岁,是脑血管病后遗症和慢性疼痛的患者,伴随着偏瘫、失语、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功能障碍,急需康复医疗服务介入。朝阳二区老少乐园的康养照护中心通过把康复治疗服务送上门,让有需求的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与医院同样的康复医疗服务,解决了这一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老人的偏瘫状况有了改善,李大妈脸上也重新露出欣慰的笑容。截至目前,朝阳二区老少乐园为辖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康复理疗7950人次,开展大型义诊类活动8次,并为社区高龄、空巢、特殊服务对象280人建立个案管理。
对于像李大妈这样的老年人来说,康复护理是所需所盼,也是居家养老的关键点。市民政局以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医养康养服务由机构向社区、居家延伸,依托像青山区朝阳社区老少乐园这样的站点,配备康复设备、理疗设备及专业康复团队,为社区高龄、空巢独居特殊服务对象进行个案管理,实现银发顾问“一对一”结对帮扶,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化的康复护理服务、康复理疗服务,让居家养老更有保障。
凝聚合力,让居家养老服务更有温度。在凡尔赛小区王师傅家和锦师傅家,社工和志愿者为他们进行了上门理发、洗头、按摩的家政服务,两家人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服务可能很平常,但是对于王师傅和锦师傅两家来说,却是十分必要。王师傅有脑出血脑梗后遗症,出院后一直坐轮椅,而爱人也是右手留下残疾,生活颇为不便;锦师傅父子俩都有轻重不同的脑出血后遗症,生活无法自理,全靠他老伴儿一个人照应。面对这样家庭的生活窘境,稀土高新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都记在了心上,主动安排社工和志愿者为他们开展上门义务服务,截至2023年11月底,服务户数近200户,累计服务人数达1600人。为老年人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老人特别感动。
“通过整合和联动更多资源,社工和志愿者可以发现更多社区内需要帮助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为失能失智等困境老年人提供更贴心、更周到、更专业的养老服务,把我市的四级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得更加完善。”稀土高新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的负责人表示。
智慧养老,让居家养老服务更方便。九原区融茂社区的居民张阿姨家中,客厅电视柜上摆放的一台智能设备兼具视频陪护、无线紧急求助等功能,可以和电视进行关联并且把电视变成互动屏,子女通过手机就可实现对老年人的“远程守护”。
为满足多数老年人更愿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或家中养老的实际需求,市民政局主动与中国广电包头市分公司合作,在昆区、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四个老年人相对集中的地区开展试点,为辖区特殊困难老人家庭免费安装智能陪护医养服务的支撑平台,家中有广电网络即可安装,截至目前,已为816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安装了智能陪护系统。这个陪护系统快捷高效,可实现“一键救助、一键点播、一键通话、一键预约、一键问诊、一键互联、一键照护”。比如自动接听技术,在老人没有听见来电的情况下,监护人也可以随时接通进行视频交互掌握老人的动态,这样既缩短了时空距离,又降低老人的居家风险。同时,搭建了包头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让老年人及其家属可以通过包头智慧养老平台的微信、网站、服务热线等渠道,查询和预约附近的养老服务资源,为提供高效、便捷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搭建了信息化、智慧化桥梁。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持续聚焦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持续推动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智慧养老”的家门口幸福养老模式,让居家老年人享受更专业化的照护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破难题、办实事、促发展”中彰显主题教育成效。
原标题:用家门口的服务 让老年人居家养老幸福满格 ——市民政局幸福养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