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高效的服务赢得群众赞誉。
开设企业开办自助专区。
导服员开展导办服务。
耐心解答办事群众问题。
为市民办理不动产权登记。
政务环境是营商环境之首。一流的政务服务,支撑和保障着一流的营商环境。
缩短办事流程、放宽准入门槛、优化政务服务……近年来,石拐区以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捷度和满意度为目标,结合地区实际,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切实落细落实便民举措,用心用情为民服务,全方位打造“石心实意”政务服务品牌,实现惠企便民“零距离”,为全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按下了“快进键”。
“清单化”管理破壁垒
坚持“提前介入、主动对接”的超前服务意识,石拐区派出由政务服务帮办代办专员和项目服务专员主动对接企业负责人,收集企业需求,制定“靠前服务清单”60项。通过“民营企业之家”、微信工作群、进企走访等形式,推行企业“按单点菜”“划勾选事”的清单化服务,一揽子解决项目落地后企业的各项服务需求。
让企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是石拐政务人的不懈追求。
针对易地搬迁群众居住地分散,办事路程远、沟通难、成本高的问题,石拐区在五当召镇缸房地村幸福大院设立了白菜沟嘎查和绍卜亥嘎查代办点。梳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热点民生事项,如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劳动就业、残疾人服务等264项“就近服务清单”。
各地区推出“小白帮暖心办”“红网格帮你办”“苏木上门办”等7个基层帮代办服务品牌,将基层资源力量有效整合,实现群众办事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今年以来,已为基层群众办理300余件就近办事项。
在此基础上,拓展帮办代办服务形式,依托苏木(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嘎查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设置帮办代办窗口,无偿为群众提供咨询、指导、协调、代办等服务。梳理全区7个苏木(镇、街道)帮办代办事项清单308项,20个嘎查村(社区)帮办代办事项清单880项。结合政务服务“五进”行动,以“送政策、听需求、提建议、解难题”为主题,在一线助企、一线倾听、一线服务,解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调研、服务下沉、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为企业群众提供保姆式“一对一”贴心帮办代办服务,努力构建主动型为民服务模式。今年以来,累计进企业77次,进园区44次,进社区140次,进农村牧区500次,进家庭223次,解决各类问题80余个,以实际行动为企业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便民化”服务暖人心
高效、便捷、服务好,是近年众多办事群众对石拐区便民服务工作的印象。
“我现在行动不便,真是没想到你们能专门上门跑一趟,太感谢了!”因伤住院的郭某坐在病床上,对石拐区人社局工作人员上门服务表示感谢。
近日,石拐区人社局接到一通关于工伤认定的咨询电话。电话中,郭某称自己是外来务工人员,在一沙场工作中不慎将脚砸伤,脚趾骨折,正在住院治疗,身边也没有家人朋友帮助,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石拐区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调处中心的服务热线。本着“人民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区人社局工作人员变“坐等受理”为“上门服务”,第一时间带着工伤认定全套资料前往郭某所在的医院。在病床前,工作人员全面细致了解了郭某的受伤经过,将调查过程进行了如实记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申报的时限及流程,并细心指导其如何填报材料,及时保障了工伤职工的权益。
群众的事儿方不方便办理?办得怎么样?这是石拐区委、区政府一直在思考的事。为此,地区常态化开展帮办代办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让群众少跑腿的承诺,以办事效率为导向,彰显政务服务的力度和温度。
石拐区政务服务局与各部门共同研究、协调配合,针对帮办代办事项清单,从镇村两级干部、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群体中择优选聘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人员,组建了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三级代办帮办队伍。其中,苏木(镇、街道)专职代办员7人,兼职代办员15人;村(嘎查、社区)专职代办员20人,兼职代办员40人。在7个苏木(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20个村(嘎查、社区)便民服务站设立代办服务点,基层网格员走村入户代办帮办,实现“及时办”,做到代办帮办队伍“一通百通”,办事各环节“全精通”,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专业办”。
工作中,三支服务队伍全面推进“线上+线下”帮办代办,以“互联网+窗口服务”为依托,线上通过便民服务微信群,加大帮办代办政策宣传,使群众更快捷地知晓相关政策;线下通过动员帮办代办员、志愿者亮身份,为行动不便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实现帮办代办服务“听得清、看得见、找得到、办得快”。
“规范化”建设提质效
政务服务工作,就是要聚焦企业群众关切,以节约他们办事沟通成本为前提,切实发挥职能效用。石拐区持续推进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让企业群众办事更踏实、更舒心、更便捷。
坚持将事项清单标准化,在区政务大厅和各地区便民服务中心(站)公布“一窗式”综合受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代办帮办清单、代办帮办人员信息表及服务指南。将企业开办涉及社保、医保、税务、市场等部门系统进行数据共享,企业可通过一个系统办理企业设立登记、名称核准、公章刻制等,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0.5个工作日。设立“一件事一次办”窗口,实行“一次告知、一套表单、一次受理、一次联办、一次办成、一窗发证”闭环办理,将企业群众需要到多个部门办理或多件相关的“事”,变成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窗口统一办理的“一件事”,着力解决申请人“跑多次”等问题。
与此同时,开设“全区通办”“跨省通办”窗口,梳理“全区通办”事项94项,“跨省通办”事项52项、呼包鄂乌四地“跨市互办”事项60项、“全市通办”事项150项,建立多地协同办理工作机制,明确办理流程和责任,做到“一地受理申请,多地协同办理”。
开设工程建设项目自助申报服务专区,依托工改系统,将企业项目生命全周期中发改立项、土地审批、施工许可、人防审批、环评报告等多部门事项融合到统一受理平台,实现联合审批、联合验收,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缩短项目开工时长。
完善窗口服务效能监督体系:在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各窗口设置“码上监督”二维码,持续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体系,健全问题发现、问题整改的全链闭环管理模式,把监督辐射到每个窗口、每个环节、每名工作人员。
在推行标准化建设的同时,以人性化的细节助推政务服务质效并进。
内蒙古景优集成房屋有限公司的孟女士需要办理工程建设项目申报手续,因路上有事耽误,下午6点才赶到石拐区政务服务中心。在了解实际情况后,已经下班正在整理工作日志的工作人员李璐没有犹豫,立即帮孟女士整理、上传资料,最终帮助孟女士顺利办理项目申请。
“为群众服务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每一位群众,做守护群众利益的政务人,是我的职责所在。”李璐说。
“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这是石拐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石拐区加快拓展基层政务服务多元化场景,推行“5+2”服务、延时服务,涵盖税务、不动产、医保、社保、市场等高频便民服务事项,切实解决企业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难题。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迈上新征程,石拐区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廉洁、务实、高效的优质政务环境,不断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多措并举持续优化发展“软环境”,为全面建设绿色低碳特色鲜明的高质量转型发展先行区注入新动能。(文/李慧 图/李慧 张恋 魏婷)
原标题:石拐区:以政务服务之优谋转型发展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