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内蒙古10月7日电 包头市生态环境局围绕“两新”导向,充分发挥职能,积极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光伏硅等现代能源产业不断做大成势,助力打造“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
包头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推行环评审批“领帮办”制度,实现36项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应放尽放”,政务服务平台“应进必进”。在此基础上,包头市生态环境局全方位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制定出台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和生态环境执法“双十条”。通过“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把5个事项的审批时间,从法定的20—60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排污许可证的核发时间从30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压缩比率91%。目前,市生态环境局的所有服务事项办理时限达到全国最优,今年全市625个重点项目符合条件的全部取得环评手续。
新建“包风1”“包风2”两个项目对未来全市清洁能源发展意义重大,包头市生态环境局健全信息共享机制,落实专人跟踪服务,帮助项目单位解决疑点、难点问题,积极协调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加速推进项目环评审批工作,保障项目尽早落地,目前,包风1、包风2项目辐射环评已取得批复。
全力推动新能源输变电工程落地。科学指导建设单位合理避让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敏感区域,指导环评编制单位按照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高质高效完成文本编制工作。积极协调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开展技术审查和审批工作,截至目前,已积极协调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对鑫元一期颗粒硅项目220千伏供电工程、青山区弘元单晶硅项目(四期)220千伏供电工程等15个新能源输变电工程完成了辐射环评的审批,做到了应批尽批。
内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环保工程师吴正伟介绍说:“市生态环境局全程协助我们,从项目备案开始主动介入,对企业项目和园区规划环评的符合性、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要求,提前谋划,帮助企业寻找合适的污染防治技术路线,预防出现一些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硬伤,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执法既要有力度又要有温度”,包头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结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制定《生态环境执法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寓执法于服务,彰显为民情怀。
严格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细化正面清单准入条件并实现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已将123家环保水平高、环保意识强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同时,优化执法方式,通过非现场执法累计发现环境问题2234件,全部及时解决,有效遏制了面源污染的延续。通过无人机开展巡查100余次,为查处各类违法案件提供强大技术支撑。通过“执法普法”“免罚轻罚”“普法入企”相结合,督促企业提高排污许可制度执行意识。
内蒙古北方磁性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夏宁说:“正面清单制度确实是一项惠企利民的好政策,能被纳入正面清单,让我们公司感受到了‘被信任’的荣誉感和获得感。我们公司是2022年被纳入正面清单的,成为正面清单企业后,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执法检查次数少了,服务指导形式多了,真的是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在市区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们自己开展了全过程体检,公司环境管理能力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