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营商环境进一步,经济发展赢先机!眼下,包头市全市上下正在凝神聚力打造一座“包你满意”的“移动办事之城”。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从高位推动到上下贯通,从齐抓共管到部门合力,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刀刃向内的勇气,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视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新招不断,实招叠出,将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推进。
闯关夺隘拓新局,正是扬帆搏浪时!一路走来,包头市各部门齐心协力,对标一流,以“四办”为画笔,以改革为底色,聚焦企业群众办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通过一条条举措,一个个方案,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一幅“包你满意”的“移动办事之城“的工笔画正在鹿城大地精细描摹。
中宏网内蒙古10月15日电 今年以来,包头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我是政务人·有事我帮您”“我是党员我帮您”等实践活动,全力解决企业群众在办事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打造“审批最少、服务最好、速度最快”的一流政务环境,助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深化“六减两优”和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深入开展“六减两优”改革,切实解决“办事繁、办事慢”问题,申请材料、证明材料、办事环节、办理时限、跑动次数分别减少20%、60%、24%、54%、40%。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全面开展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企业设立实现全程网办,企业开办涉及的注册登记、印章刻制、发票申领、公积金缴存账户设立、社保医保账户设立等事项综合用时控制在0.5个工作日,并向新注册企业免费提供刻章、税控盘、邮寄等服务。前8个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25829户,网上办理率达94.5%。
大幅简化建筑许可审批。全力配合住建部门,不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动工程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各类社会投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流程的实施意见(试行)》,重新制定8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流程图,通过规划设计方案分级分类审查、减少规委会审查项目数量、人防审批与施工许可手续并联办理、告知承诺制办理施工许可手续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把各类社会投资、政府投资项目的主流程审批时间分别压减至30、55个工作日。推行电子证照,推动全市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全面实行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电子证照,目前已为102个项目核发了施工许可电子证照。全面优化工程审批系统,强化与各审批部门、市政公用服务单位的系统互联互通和协同办理,完善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目前该市工程审批系统已覆盖40项审批、中介服务以及市政公用服务事项,各市政公用服务企业可线上获取水、电、气、热、通信等市政公用工程服务报装、接入等需求,系统可为企业提供前期咨询服务和开展配套工程规划建设。企业可进行8类工程项目审批服务事项线上申请,形成“一张表单、一套材料”审批模式,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的统一咨询、收件、出件。全面推行“一窗综合受理”改革,通过在市政务大厅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区,推行“全科无差别”综窗服务模式,实行“前台综合受理、中台专业支撑、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发证”的前中后台协同服务模式,企业可在任一综窗办理工程建设项目任一阶段事项。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一次办”,梳理立项、用地、规划、施工许可、联合验收、联合测绘等“一次办”事项,明确每个“一次办”事项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完成“一张表单、一套材料”梳理,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办事。此外,还完成了代办帮办专业队伍组建、窗口设置、事项公布,在市、旗县区政务大厅设立代办帮办窗口,明确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的部门。目前全市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代办帮办事项清单为48项,并通过“内蒙古政务服务网(包头子门户)”“蒙速办APP”(包头子门户)向社会公布。目前,工程审批系统已在线办理工程建设项目844个。
让数据跑路,线上线下齐发力,聚焦“好办、易办”,切实解决网上服务能力不强问题。形成以“政务服务网”为核心,以“蒙速办APP”(包头子门户)、微信公众号和支付宝小程序为延伸,以“鹿城之窗”自助设备为补充的网办体系。开展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专项提升行动,常态化组织集中办公和事项精细化梳理,各级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上线数量由年初的16195项增长到46005项,增长184%。通过自治区和包头市综窗系统,实现与自治区12个部门27套系统、包头市5个部门6套系统的数据共享。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特色专区”已上线176个服务应用,网上可办率由年初的95.7%提升到98.2%,一到四级网办深度分别达98.2%、95.9%、88.2%和64.1%。网上办事大厅注册用户达127.34万,占常住人口比例达47.2%。
以“掌上办”试点为契机,持续完善、推广“蒙速办”“一次办”。包头市被自治区确定为“掌上办”试点地区以来,“蒙速办APP”(包头子门户)”累计接入各级部门10大类321项高频服务应用,其中,可办应用167个、可查应用154个,均居自治区首位。全面梳理“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在“蒙速办”开通申报入口。截至目前,个人用户注册量达76万,法人用户注册量达11.2万,访问次数超过720万次。在“一次办”改革方面,对照自治区公布的103项“一次办”事项清单、梳理要求和办理流程,组织完成指南细化、“一张表单一套材料”梳理。建立“一次办”专业队伍,负责“一次办”事项的咨询导办、收件受理、牵头会审、组织代办、资料流转、协调督促、发证评价等工作。对124项“一件事”涉及的317个表格、1274个申请材料逐项研究、梳理、整合,形成“一张表单、一套材料”,共压减行业表格182张、栏目1790项、材料244个,较改革前分别减少57.4%、50.2%、19.1%。建设完成“一次办”受理平台,“开烟酒专卖店”等124个“一次办”事项上线“蒙速办”,实现了“一次办”事项的“指尖办”。线下,在各级大厅开设“一次办”窗口或服务专区,把“一次办”事项纳入综窗,推行个人和法人“一次办”事项的“无差别受理”。
全面开展“帮办代办”。在自治区《代办帮办事项参考目录》基础上,新增26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并根据企业需求,及时将更多事项纳入代办帮办范围。建立市、旗县区两级专业化代办帮办队伍,并实行“分级受理、按需交办、全程监督、事后回访、考核评价”工作机制。
实现标准化服务与智慧监督有机统一。全面推行标准化服务,切实解决服务企业群众标准不一、自由裁量权大的问题。编制和落实各级各类大厅运行管理标准,市政务大厅通过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窗口服务规范”等6项标准入选自治区和包头市地方标准。市、旗县区政务大厅视频监控数据全面接入“包头市纪委监委优化营商环境智慧监督平台”,纪委监委对市、旗县区两级17个大厅开展常态化网上效能监察、现场纪律检查、音视频监督和明察暗访。在各级大厅窗口放置“码上监督马上办”二维码,把纪委监督职能辐射到每个窗口、每个工作人员。截至目前,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已收到群众投诉建议346件,办结答复325件,办结率94%。此外,“纪委监委优化营商环境智慧监督平台”成功与“蒙速办”对接,实现投诉受理和纪律检查的“指尖办”。(张广飞)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