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擦亮绍兴酒品牌“金名片”,探索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新路径。
自“绍兴酒”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创建以来,越城区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的引领作用和品牌效应,构建符合产业发展实际、具有越城特色的地理标志保护体系,大力推进绍兴酒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越城区绍兴酒产值达26.5亿元,占全市产值64%,较之获批筹建示范区前增长6%,出口产值超5200万元。
一是产业技术攻关,夯实质量基础。
起草“绍兴核心产区黄酒酿造传统工艺生产技术规范及绍兴酒(绍兴黄酒)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申请使用管理规范”等2项新团体标准。强化绍兴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检验服务,以企业自检和监督抽检保障绍兴酒产品质量。加强绍兴酒生产各环节关键点控制,强化产品质量监管,规范企业产品质量管控,确保绍兴酒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黄酒沉淀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黄酒酿造核心微生物功能解析、人工合成菌群构建及黄酒酵母遗传演化研究”以及“黄酒生麦块曲智能制作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应用”等3项绍兴黄酒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实现科技赋能传统产业。
二是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助推产业发展。
开展“绍兴酒”地理标志专项整治行动,从严从重查处乱用、滥用地理标志行为。截至目前,已出动执法人员777人次,共检查各类生产厂家、经营场所408家,发现各类问题51个,对3家使用旧标及用标不规范的企业下达责令整改通知,立案查处地理标志违法案件7起,罚没款2.2万元。分别与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青海省互助县市场监管局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地理标志对口援助工作暨地理标志跨区域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构建跨区域+跨层级协同保护机制,支持和推动地理标志工作深度交流与合作。
三是强化社会宣传,提升品牌形象。
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绍兴黄酒进景区”行动,推动绍兴酒产业“产学研”深入合作,围绕黄酒主题研学旅游精品线路、精品公益课程,有效串联国家级工业遗产的鉴湖酒坊、黄酒小镇、中央酒库以及一批非遗工坊、非遗门店、品鉴馆、慢酒馆等黄酒特色资源,推动形成从黄酒博物馆、黄酒风情街到特色资源的旅游环线。开展黄酒制作、花雕酒坛绘制等研学游活动40场,将黄酒文化融入街区沉浸式演绎,累计开展相关演绎活动15场,推动“绍兴酒”地理标志保护与文旅产业有机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