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公司
  • 中宏网首页 >
  • 商业管理 >
  • 公司 >
  • 正文

城市更新概念提出者于今: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城市更新的本色

2025-05-17 09:37:5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城市更新的时代背景与政策演进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超过 67%,“城市病”问题逐渐凸显,房屋老旧、管网不完善、产业空心等状况成为城市发展的阻碍。在此背景下,城市更新成为必然选择,且政府对其重视程度不断升级。2019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城市更新”,此后这一概念逐步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25 年,相关政策持续密集出台,从扩大支持城市数量到印发《意见》,城市更新的力度不断加大,尤其着重强调“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自二十大以来,城中村改造政策频繁推出。2024 年 10 月,政策支持范围从最初的 35 个大中城市,进一步扩大到近 300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目前,我国已实施超过 6.6 万个城市更新项目,累计新开工改造 25 万个城镇老旧小区,逾 1 亿居民及相关行业就业从中受益,初步展现了城市更新的成效。

  《意见》的核心要点与任务部署

  《意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致力于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鉴于城市发展存在设施、功能、安全等方面的短板,《意见》围绕人民群众的关切,部署了八项主要任务。城市更新涵盖的范畴极为广泛,涉及多部门的协同合作以及不同主体的参与,其中城中村改造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切实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在实施机制方面,《意见》提出了多维度的要求。在体制机制上,要创新完善以需求和项目为导向的机制,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并建立完善“专项规划—片区策划—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划实施体系;在用地政策上,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和存量低效用地的盘活;在投融资方面,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投入,落实相关税费减免政策,强化信贷支持,完善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在可持续模式上,强调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协同推进;在法规标准上,加快推进城市更新相关立法工作,完善适用于城市更新的技术标准。

  专家视角: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

  国内最早的城市更新研究者、城市更新系统观创始人、城市更新概念提出者于今,一直密切关注城市更新领域。十八大以来,他和其城市更新专家团队深入接触了众多省市县三级城市更新案例,并主持参与审议了一些地方和国家城市更新条例及政策文件。

  于今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城市更新的本色。城市更新项目的实施,应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引导和鼓励本地居民在地参与。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至关重要。

  “落实《意见》需从三个关键方面着手。”于今认为,首先要树立城市更新的系统观,以全面开展城市体检为基础,明确城市更新的具体内容,依照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城市 6 个维度,将城市体检工作做精做细,强化对更新目标、主体、模式、布局和动力的统筹,提升城市更新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和持续性。其次要推动项目谋划实施,以加强城市治理创新为突破口,以城市更新项目的谋划实施为着力点,补齐各类设施短板,服务产业发展,改善群众生活,加强本地区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完善城市更新融资模式和资金监管机制建设,加强城市更新信息化建设,提高治理效率和水平。最后要完善更新政策体系,以科学衡量综合效益为支撑,检验城市更新的实际效果,全面开展城市更新条例的立法准备工作,完善实施城市更新管理办法,深化体检评估衔接,健全“城市体检发现问题、城市更新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坚持人民城市理念,回应居民生活需求,让城市更新的成效由人民群众来检验和评判。

  保障《意见》落实的工作要求

  为确保《意见》的有效实施,需要按照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做好上下衔接工作。构建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分级落实的工作格局,加强政策统筹,强化资金等方面的保障。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过程中,要稳妥有序推进,力戒形式主义,杜绝搞“花架子”。住房城乡建设部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统筹指导和协调支持,不断完善制度政策。

  城市更新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意见》的指引下,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我国城市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编辑:沈露
审核:蔡旭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