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和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营商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产业的稳定性与竞争力,尤其是在面对外部风险和突发事件时,产业的韧性显得尤为关键。产业韧性是指产业系统在遭遇冲击时能够保持运作、恢复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产业韧性、提高国家经济抗压能力的有效途径。
现代产业体系的韧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环境的稳定性与透明度。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外部经济波动和政治风险给产业链、供应链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何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来提升现代产业的韧性,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优化营商环境的内涵出发,分析其对产业韧性的提升作用,探讨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提升现代产业韧性的政策建议。
一、优化营商环境的内涵
营商环境是指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外部经济、法律、政策、文化等环境因素的总体状况。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提供公平、透明、高效、稳定的市场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具体而言,营商环境的优化涉及多个维度,包括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创新环境等。
政策环境是影响企业经营最直接的因素之一。良好的政策环境能够为企业提供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促进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法治环境直接决定了市场秩序的规范性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公平性。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公正的司法环境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稳定、公平的竞争平台。市场环境是企业运营的基础,涉及市场的开放程度、竞争程度、透明度等因素。健康的市场环境能够促进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激发企业的活力。金融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渠道。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监管的科学性等,都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创新环境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等,都是产业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良好的创新环境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的升级。
二、产业韧性的概念与重要性
产业韧性是指产业在面临外部冲击时,能够迅速恢复功能并维持长期发展的能力。产业韧性不仅仅是产业对经济波动、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还包括对自然灾害、政治风险、技术变革等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产业韧性的重要性在于,它决定了产业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是否能够持续稳定发展。产业韧性强的国家和地区能够在全球经济动荡或危机中保持较低的损失,甚至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稳定性。产业韧性较强的国家能够较好地应对外部经济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避免由于单一产业链的断裂或市场需求的下降而引发大范围的经济萎缩。二是产业自主可控性。产业韧性强的国家和地区能够在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技术封锁等外部压力时,通过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等手段,提高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减少对外部因素的依赖。三是应对风险的能力。在全球化和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产业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包括自然灾害、社会动荡、金融危机等。具有高韧性的产业体系能够快速恢复并继续发展,减少灾难性后果。四是可持续发展。产业韧性还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强韧的产业体系不仅能够应对眼前的挑战,还能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改善环保等手段,保持长期健康发展。
三、优化营商环境对提升产业韧性的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增强企业的市场信心、促进创新、改善资源配置等手段,有助于提升现代产业的韧性。具体来说,优化营商环境对产业韧性的提升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优化营商环境能够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科技创新是提升产业韧性的重要途径。政策支持、法治保障和市场需求的多元化,能够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从而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促进产业结构的多样化与升级。通过优化市场环境和政策引导,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形成更加多元化和高效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多样化不仅有助于降低产业对单一领域的依赖,还能增强产业体系应对全球经济变化的能力。三是增强产业链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优化营商环境有助于提升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和稳定性。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保证供应链的顺畅运行,减少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和断裂风险。此外,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增强产业链各环节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四是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与风险。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市场准入壁垒、优化税收政策等措施,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健全的法治环境能够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减少法律诉讼风险,提高企业对外部不确定性事件的应对能力。五是提升全球化背景下的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还能够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升产业韧性要求能够顺利融入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通过国际化经营提升企业的抗压能力。优化营商环境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国际化发展平台,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的跨国流动。
四、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
为了有效提升现代产业的韧性,各国应从多方面着手,优化营商环境。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
一是完善法治体系。加强法律法规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减少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法律执行的效率,特别是在高科技行业,确保技术创新的成果得到合法保护。二是改善税收和财政政策。优化税收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同时,政府应通过财政政策提供创新奖励、研发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三是提升金融支持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特别是在融资便利、融资成本、融资渠道等方面,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此外,应鼓励银行和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升产业链上下游的资金流动性。四是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政府应通过政策激励,吸引高端人才进入创新型企业,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产业升级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五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加大绿色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进行环保创新。通过政策引导,推动绿色产业和可持续发展,为产业韧性的提升提供长期支撑。
五、结论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提升现代产业韧性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改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等多维度的举措,可以有效增强产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链的稳定性,并在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力。中国在加速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继续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为企业提供更加公平、高效、透明的市场环境,以此提升产业的韧性、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作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晶。本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ZD085);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省市联合基金青年项目(2022A1515110873);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2022WTSCX014)的阶段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