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当地时间11月18日下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简称“中国民促会”)成功举办了以“社会组织参与可持续发展与气候治理”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旨在展示社会组织如何在全球气候行动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桥梁作用,促进跨部门合作,以及分享在各自领域应对气候挑战和推动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实践经验。
中国民促会项目总监董世宇主持了新闻发布会,他指出,在全球面临诸多紧迫挑战之际,社会组织站在推动解决方案的最前线。这些组织不仅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且他们的工作跨越多个行业,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社区、政策制定者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伙伴关系。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可持续发展目标办公室和联合国粮食系统协调中心主任Stefanos Fotiou强调在气候治理中,FAO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FAO设定了“更好的生产”“更好的营养”“更好的环境”和“更好的生活”四个“更好的”目标的具体指标,致力于直接推动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并为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做出贡献。FAO旨在帮助各国建立更加可持续的食物系统,确保全球范围内每个人都能享有充足且健康的饮食,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中国民促会项目总监吕斐强调了气候变化与性别平等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分享了中国民促会在推动这两个议题上的积极行动。她提到,通过促进气候与性别领域社会组织发展项目,推动气候领域的社会组织在工作中纳入性别视角,同时鼓励关注妇女儿童发展的组织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通过展示气候与性别融合行动短片,展现了激发社区女性成为变革力量,并呼吁所有利益相关方加入这一探索实践,多方合作,共同迈向更可持续和公平的未来。
长沙绿色潇湘环保科普中心理事长刘盛介绍了其机构在环保领域的一线实践经验。他们专注于河流保护,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服务和赋能降低公众参与环保的门槛。他强调了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核心作用,尤其是在应对生活和农业污染问题时,公众的直接参与能够带来积极的变化。他还展示了借助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等机构提供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下,数字化工具如何使环保行动变得更加便捷和易于参与,从而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爱德基金会社区发展与灾害管理团队主任助理谢婕分享了社区发展与气候韧性方面的基层实践。爱德基金会与众多社会组织协作,在积极适应气候变化的目标下,开展应对极端天气挑战和建设韧性社区等方面的工作。爱德基金会希望能够在气候变化领域搭建一座桥梁,联合一线社会组织、气候风险脆弱群体、公众、企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在不同话语体系间传递不同角色面临的气候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及其行动,并倡导性的运用不同工作方法和数字工具,探索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风险应对和韧性社区建设的方案。
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秘书长邓佳瑜以“在区域中形成合力:地方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实践”为题,介绍了《应对气候变化探索研究指南》,该指南覆盖气候变化概念、政策及最佳实践案例,为公众提供知识资源。她提到在中国民促会的支持下,联合14家社会组织、青年团队和企业在福州成功举办了首届“低碳城市生活推荐会”,将“双碳”目标融入个人生活与工作场景,展示各主体在“衣食住行用”的低碳实践案例。此外,她提到了监督企业碳排放、风电设施回收标准制定以及关注碳汇资源核算等三个工作重点,展示了地方社会组织在促进区域合作和气候行动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
此次新闻发布会为社会组织展示其在可持续发展和气候治理领域贡献提供了国际舞台,同时通过这一平台,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对气候行动和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关注与参与,促进了跨界交流与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