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秋粮收获高峰期,“粮”辰美景如画,种粮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制种玉米取得了很大的丰收,每亩地产量有260公斤左右,产值大概每亩地3200元,较往年增长了30%左右”,带着丰收的喜悦,射洪市种植大户李平涛李李激动地说。
射洪市是四川省唯一集水稻、玉米、小麦、棉花、油菜五大作物种子研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种业县级市,为做大做强种子产业,助力国家种业振兴,该市计划5年内打造成为南方丘陵区旱作农业种子生产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制种大县。
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近年来,该行把支持种业发展作为践行农业政策性金融政治性和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从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提升种业振兴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紧迫性,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和种业企业,为当地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银企合作 以全链支持聚创新之势
“刚刚收获的农作物种子水分含量高,容易发生霉变,必须尽快烘干,才有利于长时间贮藏。刚建成投产的烘干中心非常规范,烘干能力也非常高,离种子基地也比较近,节约了运输成本和时间。”种植大户邓元平说。
据悉,该烘干中心位于射洪市现代种业示范基地,目前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种子烘干中心,该中心于今年建成投产,日烘干种子能力最大可达500吨,可满足基地水稻、玉米等种子生产加工需求。
基地负责人介绍,射洪市现代种业示范基地由农发行射洪市支行提供信贷支持,该项目获批农业科技贷款3.1亿元,目前已投放2.3亿元,除具备种子烘干功能外,还建有4万亩育种基地、育种创新中心、仓储中心、运营管理中心等。该基地的高质量建成吸引了不少制种龙头企业和种粮大户到射洪“安家落户”,他们长期与研究院和高校紧密合作,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9个、育种材料3000余份,产品远销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推动射洪市形成集研发、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全产业链种业基地,助推种业科技成果转化、育种质量提升和供种能力增强。
多措施策 以完善配套夯发展之基
多产粮、产好粮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建好良田。该行牢牢把握“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要素,在支持种业振兴的同时,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等建设,夯实种业发展根基。
据悉,该行累计投放8776万元,支持射洪市新建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2.9万亩,通过田块整治、土壤改良和完善灌排沟渠、路网电网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集中连片、旱能灌、涝能排、有效隔离、稳产高产的制种基地。投放900万元支持射洪市购买农机装备,为射洪市高标准农田、种业基地农作物提供机械化作业支持,大大提升制种效率。投放水利贷款2.98亿元,支持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制种灌溉条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完善周密的信贷支持,有力保障了种业生产条件。
“田整平了、沟渠顺了、灌溉用水解决了,种啥都有好收成”,看着一望无际的农田,村民张成贵高兴地说。
携手并肩 以融商融情谋共享之福
“从今年的收成来看,制种玉米比普通玉米每亩地增收差不多400元”,农户杨文明简单算了一笔账,把村民青睐于制种玉米的原因说得很清楚。
除自己耕种外,农户还把自家土地进行流转,并选择就近务工。“除了土地流转的费用,一年在附近务工还能挣1万元左右。”村民张秀莲的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
像这样通过流转土地,规模种植制种玉米的村在射洪有很多,随着该项目的高质量建成,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变得可感可及。
下一步,坚守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加力支持粮食“产购储加销”“水地种资技”全产业链条,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射洪新篇章中体现支农“主力军”担当。(谭玉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