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纳米气泡国际会议”在日本京都大学举办,与会科学家们将进一步介绍细气泡和超细气泡领域的最新趋势和应用前景。包括介绍最新的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新的理论见解和模型、先进的纳米表征技术和尖端技术与生物、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细气泡相关的研究,修复和医学。
纳米气泡作为一种全新发现的物质,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展现出许多新颖奇异的特性,尤其凭借其可以在固液界面、体相中长期稳定存在的特性,成功在环境、医学、健康、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被誉为微观世界的前沿科技桂冠,并成为了全球诸多著名科学家的科研课题,吸引了很多高科技行业的广泛关注。
一直以来,历届“纳米气泡国际会议”上,各国相关领域科学家、相关行业权威积极的讨论和交流,基于最新科研进展,共享研究成果,特别是在以下领域纳米气泡(超细气泡和纳米液滴)。
在各国该领域著名科学家中,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胡钧教授、德国马格德堡格里克大学Claus Dieter Ohl教授、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寺坂浩一教授更是当之无愧的巨星,他们的相关科研课题已有显著成果。
“纳米气泡国际会议”相当于该科研领域的奥运会,平均每两年举办一次,首次会议是在Les Houches举办的“纳米气泡和微粒2012”纳米气泡国际会议(过去的会议包括:马格德堡(Nanobubble 2022)、苏州(Nanobuble 2018)、科夫斯港(ACIS2017)研讨会)和上海(Nanobubble 20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