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交路建承建的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二期土建工程12标段传来好消息,该项目成功引入并应用了先进的泥水处理设备,有效解决了盾构泥浆处置难题,实现了资源再利用的重大突破。
据了解,该工程线路全长约6.83公里,穿越复杂的地质条件,盾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泥浆成为一大挑战。传统处理方式不仅成本高、效率低,还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风险。为此,项目团队在项目生产经理李中兴的带领下,经过深入研究与探讨,决定引进先进的泥浆处理设备,通过洗沙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泥浆的“干湿分离”。
这套设备运用振动筛分、清洗、脱水等先进技术,将泥浆中的泥沙小颗粒与泥水高效分离,转化为可利用的细沙和泥浆。进一步加入“卤水”絮凝剂后,泥浆经过滤压设备处理,最终变为清水和泥饼,实现了泥浆的环保处理和资源再利用。
经过初期调试与优化,设备已全面投入运行,最高满负荷时每天可处理泥浆3000立方米,极大提升了施工效率并降低了环保风险。处理后的清水被循环利用于盾构掘进补水系统,泥饼则直接外运处理,既解决了渣土外运难题,又避免了环境污染。
“盾构泥浆环保处理设备化害为利,为城市建设擦亮了绿色发展‘底色’。”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李奎春在参观项目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轨道交通建设行业树立了绿色施工的新标杆,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中交路建 伍鹏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