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大起伏、大发展、大调整的时代。在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同时,全球局势也呈现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也意味着全球经济的变化,美国8期带你对话华人顶尖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副院长黄亚生教授,展望世界经济形与势,看懂大国经济格局与未来走势等问题。
本文是根据黄亚生教授在哈佛大学教育年会(2017年4月)上的主旨发言改编,由于不是学术论文,在表述和数据引用方面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误差,欢迎指正。
黄亚生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终身教授,历任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教职和世界银行顾问,曾获在研究领域享有重大声誉的研究基金支持,如斯坦福大学的国家研究基金和社会科学研究协会的麦克阿瑟研究基金
MIT和斯坦福的教育是一种通识、人文主义的自由教育模式,这个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去学会质疑,去锻炼自主思维的习惯。MIT和斯坦福是在这个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学校提供一些非常具体的针对有兴趣创业学生的课,比如有关创业法律方面的课,人事管理和团队管理方面的课。也就是说,创业教育的前提是通识教育。
01
创业教育的前提是通识教育
创业教育是对通识教育的一个补充,而不是取代了通识教育,但如果一个教育制度本身就是封闭的,它不鼓励学生自由思考,不鼓励学生质疑和对权威挑战,在这么一个大的框架下,这些创业课能有多大的贡献,我觉得是有限的。
如果只看到了局部而忽略了全局,可能会认为MIT这些课国内大学也都有了,斯坦福那些课我们这都有。可能确实如此,但是创业教育在通识教育模式下是一门技术课程,但它本身不会增加整个社会的创业者的供给量。
我认为增加整个社会创业者的供给量是通识教育而不是创业教育。我们中国第一需要的是通识教育,第二才是创业教育。具体而言,通识教育能带给创业者的关键能力,包括系统性思维、团队领导力与决策能力。
·培养系统性思维是创业教育的关键国内做的创业教育,开设的课程有创业金融、团队建设、法律等等。实际上创业教育最关键的地方不在于这种特别具体的技能方面的知识,而在于培养一种全面的人才,这种人才不是受学科和局部经验限制,而是拥有一个所谓的整体思维或者说是系统思维。
其实,创业教育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毕业以后这个人的工作就是CEO。但是我们中国现在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比较适合一个公司部门工作人员。对于一个受雇佣者,社会是需要你更专业化的,你要掌握一个方面技能,你要专能而不需要全能。你得工作10年15年20年才积累下各个部门的经验、各个部门和领域的知识。
但是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一个学生毕业后第一天就是CEO,他必须是一个全才,既有这方面的知识,也有那方面的知识,因此必须具备系统性的思维,也许并非在某个领域研究得很深,而是在各个领域都有知识积累。
懂金融,懂市场营销类,懂一定的技术,甚至是宏观政策方面的,他也得了解和能够融会贯通。这对一个CEO来讲是一个必要具备的素质。
·创业者必须学会构建与管理团队的能力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有团队管理能力。这就回到我们刚刚说的,如果是一个普通职员的话,他是被管的。我们现在这种教育制度整体上对专业化的要求非常高,学习、考试、取得良好的成绩不需要你掌握管理知识,因为毕业以后,你最重要的任务是接受管理,而不是提供管理,你是管理的需求者,而不是提供者。
而创业的话,第一天你就需要进行管理,你就是CEO。我们现存教育制度与创业是不太匹配的,因为过度专业性的人才通常是被管理的,而不是去管理别人。
·创业者必须具备决策能力第三个方面与第二方面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又不是百分之百重叠。创业教育要培养出决策者,他要做决定,而且创业的时候人会往不同的方向尝试,有尝试就难免犯错,当你错了的时候,不会有一个老师站在你旁边给你纠错。从现有教育体制中培养出来的人,也许只有在毕业以后,从做科研到做部门经理,才逐渐学到这种能力。
但创业教育不一样,第一天就要求你具有一定的决策能力,但在世界上没有一门学科叫决策能力。这种能力是否可以被在教室里面传授是可以讨论的。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生做大量的课堂以外的活动和项目。我认为这些活动和项目是培养学生决策能力最重要的途径。
由此可见,在创业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中,最关键的是通识教育带来的领导力,团队合作与组织能力,对各专业知识的融汇贯通与灵活应用能力,而这些与专业化教育对人进行的工具化塑造是不太兼容的。
02
创业教育与现有专业教育
当前,我们应该对现有的专业教育制度进行反思,创业教育不应该是加强现有教育体系的专业性。具体而言:
·专业教育不鼓励系统性人才,只培养专业人才
中国教育非常强调专业培养。18岁考大学选择专业以及之后换专业都是非常困难的。而学生按本专业学习,基本上选的那些课全是跟你专业有关系的,这与要求创业者应具备庞杂的知识面恰恰是不兼容的。
不少年轻人认为高考后就选专业没有什么不好的,他们接受这种状况,而且有相当多的人完全接受别人(比如父母)给他们做的选择。如果你做了一个决策,然后根本不去改变这个决策,那你是个创业人才吗?如果你在心态上从来就接受别人给你做的安排,那你还是个创业人才吗?
·专业教育缺乏“团队管理”训练
在大学,你可能有学习伙伴,有在一起玩的伙伴,但这都不是真正的“管理团队”的概念。这些团体里并没有分工,那种团队不符合我们管理的世界所理解的团队概念。
在管理中,特别是当今世界是平的这种管理环境里面,我作为一个管理者可能不具备发号施令的能力,我必须要去说服你、这就涉及锻炼人的口才和说服能力等等。在一般的大学里,我们是没有很多这种学习思辨和辩论的机会的。
·专业教育缺乏决策能力培养
在一个只注意培养专业人才的大学里面,学生所经历过的决策无非就是选这门课不选那门课,他的决策空间很有限,但这类的决策对于培养创业人才来讲的话实际上是没什么意义的。
对于创业来讲,最关键的应该是,在一种不确定的情况下,没有完备的信息的情况下做决策,这是最难的。在大学里,你选这门课还是那门口课程介绍上都写的清清楚楚,你在信息充分提供的条件下做决策,这种类型决策对于创业者来讲实际上不是特别有意义。
更进一步讲,中国现行教育缺乏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包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问问题,自己去找到答案的能力。对此我深有体会,有些来自中国的研究助手,一碰到什么问题,他不自己去找答案,就问我下一步该怎么做。我说,如果我都知道这些答案了我干嘛要找你。正是因为我不知道这东西,所以希望你给我提。
03
创业教育的根本
在于塑造全面发展的人
所以我说的这些,最终的意思是,创新培养和创业型教育并不是仅仅增加一些创业金融知识(技术型知识),不是这种技术上的改变。而是对人的塑造,认知的塑造(mindset),然后整个人才的全面性和专业性的一种改变。
·对人的塑造,重在认知而不是知识
有一种说法,说过去的商学院教育,教的大多数是大公司管理,现在所谓说的创业教育就是说是教小型公司的管理。
我认为这是对创业教育的一个误解。创业教育不是一个公司大小的问题,而是一个对人的认知教育的问题和培养全面人才和培养专业人才的问题。
·创业教育的使命,是要让人认知自我
创业确实不能像教数学那样传授,今天教你一加一明天教你二加二。创业教育要使学生习惯世界上有很多偶然的、突发的和不可预见的因素,但是课堂教学恰恰要去去除这种偶然因素。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需要通识教育,就是要尽量打破学科的界限,要鼓励学生多做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和活动。最重要的是,他们学到了他们自己,他们认知了自己,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这个我觉得是最重要的。
中国有多少大学能够培养出的学生在四年后毕业说“我认识了我自己”。他可以把化学学得好,懂很多化学知识很多生物学知识,但他自己是什么他根本就不知道,根本就不理解自己。
MIT创业教育是在通识教育大的框架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一个途径。我经常和别人讲,一个成功的创业型教育体制不见得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创业者。不见得所有的人都适合创业,如果有一半的人因为经历过创业课程,觉得自己绝对不是创业的人才,那你也取得成功了。
这给社会和投资者都避免了一些损失。比如作为投资者,你有时候会看不清楚,你可能去投一家企业而那家企业的CEO本来不适宜做CEO,但是我投资给你,不成功,这对整个社会来讲是一种浪费,因为最后你做不出产品。
我们设计创业课的目的不应该是把学生都培养成创业者。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选创业课对自己增加了认知。如果你认知你自己认为你不是一个创业者,这也是创业教育的成功。
美国8期,知名经济学家带您展望世界经济形与势
全球经济的大变局,这也意味着全球分工、贸易、各国经济发展模式、政策都可能与以往不同。
在此背景下,全球经济规则也发生变化,但这同样意味着未来经济“破茧成蝶”的机会在孕育。
一方面,全球价值链或将面临更加剧烈的调整,短期分工和贸易将受到冲击,全球债务和地缘问题产生风险;另一方面,全球分工变化、气候变化、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展都将使全球面临新一次的产业升级和投资周期。
美国8期,知名经济学家黄亚生教授带您展望世界经济形与势,从更高的维度了解大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机遇与未来方向,以及应对时代变化的基本策略。
近年来,市场的异常波动反而变得“寻常”。在2020年后,各种大类资产的价格频繁出现脱离基本面的大幅度变动,这使得我们原本熟悉的市场分析框架开始“失效”,许多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也在这样的市场中失去了“方向感”。
原本相对平稳的宏观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市场参与者,如何重新理解全球发展态势,找回投资底层逻辑和方向感,提高战略决策能力、应对困境能力以及驾驭周期能力,在不确定时代中尤为重要。
传承中心|全球资产配置与财富传承【 美国八期 】,一场集结顶级名师、顶级科学家、顶级投资机构、顶级投资人的深度学习之旅,让您高屋建瓴看懂未来,谋势而动顺势而为。
触摸世界金融脉搏
与财富和智慧同行
美国八期|全球资产配置与财富传承
纽约 · 波士顿
2023年8月13日-19日
四堂全球名师课程
从当下到未来
在世界最高学府哈佛大学,聆听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顶级投资大师、QS世界大学排名第一MIT知名教授、商学院副院长、顶尖科学家等分享最前沿的世界经济形势、全球投资策略、前沿科技趋势、公司治理等课程。
体验著名的哈佛案例教学法,多元互动的知识启发,旨在帮助您完善金融投资知识的宏观架构、吸收沉淀、学以致用。
四家顶尖投资机构
全球投资趋势前瞻
从波士顿到纽约,在世界金融的心脏,与顶级金融机构专家面对面交流,探讨投资要义。所有这些,都将美国八期|全球资产配置与财富传承的学习之旅中一一成为现实。
4家全球顶级金融机构深度探访:黑石集团、铁狮门、喜达屋、信安,带您走进普通访客绝无机会接触的核心地带:企业早会、交易观摩、洛克菲勒中心主控室等尊享体验。以私享会形式,与顶级金融机构掌门人、合伙人、高管面对面交流,探讨投资真谛与要义,了解最前沿的投资机遇、最新鲜的产品介绍、最直接的投资机会。
把握大变局时代的方向感,美国8期你不容错过!
行程安排
课程时间:2023年8月13日-19日
课程地点:美国纽约、波士顿
Day 1
8月13日
从中国出发,乘机抵达美国纽约
Day 2
8月14日
上午|公司参访:黑石 Blackstone
下午|公司参访:喜达屋 Starwood
晚上|欢迎晚宴
Day 3
8月15日
上午|公司参访:信安 Principal
下午|公司参访:铁狮门 Tishman Speyer
Day4
8月16日
从纽约到波士顿
参访耶鲁大学
Day 5
8月17日
上午|名师课程:取经耶鲁基金前掌门人
Charles Ellis 耶鲁大学投资委员会前主席
下午|名师课程:问道顶尖科学家
张曙光 MIT Media Lab首席科学家、四院院士
下午|企业参访:先声药业
Day 6
8月18日
上午|名师课程:展望世界经济形与势
黄亚生 美国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
下午|名师课程:对话知名投资人、教育家
黄晶生 哈佛中心(上海)原董事总经理
Day 7
8月19日
从波士顿返程
乘机返回中国
往期精彩
学员感言
哈佛商学院战略系特聘教授Felix Oberholzer-Gee博士,用另一种角度诠释了如何减少和对手的竞争,走向真正的共赢,终身受益。同时挂在哈佛肯尼迪学院门口的这句话——“ASK WHAT YOU CAN DO”, 送给我所有的家人、朋友和我自己。
——何先生珠宝贸易管理人
[美国一期]学员
我进入了一扇财富之门,这个‘财富’指的是学习。这次游学对我最大的改变就是我意识到——人这一辈子一定是要保持学习的,不受年龄限制。
——丁先生科技公司创始人
[美国三期]学员
围绕海外资产配置,如何用世界性的眼睛去看,配置你的金融财富、精神财富,进行再升级。股票、基金、私募股权、房地产、不良资产优化等等,国际标准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风险是可控的,通过海外学习,我找到很多信息、很多答案。做投资决策需要很多信息及数据,游学中这些收获,后续都穿插在我做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成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李女士 某医药企业董事
[美国三期]学员
较去年更深入了解这些企业的背后,你会感慨于宜信与它们的联结,全部归属于全球顶级企业,这个量级、这份礼遇让人叹为观止。
——姜女士 自由投资人
[美国三期、美国六期]学员
报名咨询
课程时间:2023年8月13日-19日
课程地点:美国纽约、波士顿
课程名额有限,先报先得,请咨询您的专属客户经理或传承中心小助手
注:瑞承家族传承中心将尽量避免课程更改。由于不可抗拒因素而产生的行程变动,主办方保留对课程信息(包括日期、地点、师资及其他细节)调整和解释的权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