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张纬宇) 2025年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
中宏观察家、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戴稳胜接受本网专访时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尤其是某些国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我国需以制度型开放为突破口,通过规则对接、载体升级、服务优化、安全护航的系统变革,推动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能。
制度创新,引领开放格局升级。面对全球经贸规则深度重构,我国正以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我国通过完善原产地累积规则、优化通关便利化措施等,已经在汽车、电子等优势领域实现与成员国规则深度融合,又通过增设自贸试验区、建设海南自贸港“压力测试区”,形成“东西呼应、多点开花”的开放布局。同时,建立国际经贸规则动态响应机制,针对数字贸易、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开展前瞻性研究,展现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积极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印证了开放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强大驱动。
培育外贸新动能,构筑全球枢纽。针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挑战,我国实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工程,跨境电商综试区扩围至165个,”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助力中小企业出海,中欧班列开行量创历史新高,”数字班列“技术赋能全程可视化。在服务贸易领域,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占比提升至42%,数字服务、文化贸易成为新增长极。面对某些国家滥用出口管制等无理行为,我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完善贸易救济措施,同时通过”一带一路“绿色贸易标准互认、国际产能合作等举措,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对外贸易规模创历史新高,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升”,这既是对发展韧性的肯定,也为全球经贸复苏注入信心。
优化外资服务,打造引资新高地。202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8262.5亿元人民币,其中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持续提升,彰显了我国市场的全球吸引力。目前我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全部取消,通过建立重点外资项目“全流程服务专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外资企业对我国营商环境的信心不断增强,通过建立国际创新社区,推动中外科技园区合作,构建起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枢纽网络。
健全风险防控,织密安全屏障。扩大开放必须统筹好发展与安全。针对外部风险,应健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估体系,对集成电路、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实施动态监测预警。完善国际经贸摩擦应对机制,建立覆盖全部制造业大类的应诉支援平台,帮助企业应对海外合规挑战。在金融领域,强化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框架,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面对某些国家无端打压,我们既要坚持对话协商,也要依法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国正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从高质量实施RCEP到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标杆,从跨境电商综试区扩围到国际创新社区建设,一系列改革举措正在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全产业链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新优势。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深化开放合作,也要以底线思维应对外部挑战,为全球经济治理变革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