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张纬宇)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科技赋能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热点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其中包括4.26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由中国牵头制定的世界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
“2025年新春伊始,中国企业发布DeepSeek-R1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冲击,其在后训练阶段大规模使用强化学习技术,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比肩国际旗舰模型OpenAI等,且在成本上大幅降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黄石松近日接受本网专访时表示,特别是DeepSeek-R1采取了技术开源的做法,这一系列操作被认为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打破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垄断和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无独有偶,国际电工委员会(简称IEC)近日正式发布由中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63310),为各类养老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制造、测试和认证等提供基准。IEC是全球电气、电子及相关技术领域最具权威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之一,成员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核心使命是制定统一的国际标准,促进电气、电子、信息技术的全球兼容与安全,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IEC发布中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既是对中国在此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实践基础的认可,也是其倡导消除技术性国际壁垒、促进全球兼容与安全理念的具体体现。这一标准的发布无疑将对银发产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事实上,数字互联网时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对养老服务的渗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把技术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全面提升国民经济产业体系智能化水平”。随后,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国老龄科技领域的发展迎来了全新的局面。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与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比,与全球老龄科技创新的发展态势相比,与中国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重要位置相比较,中国在老龄科技领域还存在标志性成果不多、政策支持碎片化等问题。面临美国对我进行技术封锁,如何顺应全球人口老龄化的需求特征,抓住本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创造的新机遇,加快形成原始创新所催生的新质生产力,既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