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2月12日电(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周子怡)在近期密集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各地乘着“冬”风,积极布局冰雪经济。一方面,加大对冰雪产业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培育新产业、新模式,进一步激发冰雪经济新动能。
据文化和旅游部向媒体介绍,春节假期冰雪旅游持续火热,亚布力、阿勒泰等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人气高涨,湖北、江西、浙江等地冰雪项目为南方冬季旅游市场注入新活力。近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欧纯智就相关热点接受了本网专访。
推动冰雪经济迈向新高度
中宏网:借助亚冬会这一契机,您觉得黑龙江可以怎样推动冰雪经济迈向新的高度?
欧纯智:我国冰雪经济发展还比较初级,赛事成为做强冰雪经济的重要手段,恰逢其时。作为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冰雪盛会,哈尔滨亚冬会不仅吸引了全亚洲冰雪运动爱好者的目光,更成为推动龙江冰雪经济加速发展的新引擎。借举办国际赛事展现地域城市特色和实力,已经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做法。赛事能够拉动冰雪体育全产业链发展,更能形成新的投资和消费热点。冰雪经济与其他经济模式一样需要营销推广,而体育赛事就是极具商业推广价值的营销活动。通过举办冰雪赛事,可以吸引更多冰雪运动的参与者、竞技者和体验者,他们就是冰雪经济的消费者。冰雪赛事可以提升交通出行需求,提升酒店宾馆的餐饮住宿需求,提升赛事举办地的购物需求,提升冰雪基础建设的需求,提升冰雪器材及设施的利用率。亚冬会的举办对黑龙江的文旅创意企业来说,是一次激发创意灵感、提升创意水平、推动产业融合的机会。通过挖掘亚冬会品牌价值和冰雪文化内涵,可以设计开发具有纪念意义和哈尔滨特色的冰雪文化创意产品。将亚冬会开幕式、闭幕式等精彩表演中的部分元素进行提炼和再创作,形成常态化的冰雪主题演艺节目,定期在市内剧院、冰雪运动场馆或景区上演。同时,举办各类冰雪主题培训,比如滑冰、滑雪、冰雕和雪雕,尽可能延长旅游周期,针对培训还要举办比赛,形成“周周有赛事、月月有活动”的冰雪文化活动氛围,吸引更多冰雪体育爱好者,为冰雪旅游提供新元素。
以上涉及提升冰雪经济的号召力、凝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可简称为“做强”冰雪经济。
培育发展寒地特色产业
中宏网:2024年12月,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推动东北地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要培育发展寒地特色产业。您能否举例介绍一下伴随着冰雪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起来的新产业需求。
欧纯智:“始于冰雪,但不止冰雪。”冰雪经济衍生出的新产业需求必然会进一步做大冰雪经济本身。今冬,随着我国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持续升温并扩圈,寒区试车产业也热了起来。在《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培育发展寒地特色产业,支持黑河、漠河、呼伦贝尔等地加强汽车、飞机、高端装备等领域耐寒测试能力建设,发展壮大寒地测试产业。黑河将寒区试车与汽车赛事、文旅等紧密融合,发展独具特色的“试车经济”,为冰雪经济注入新活力,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黑河发展寒区试车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黑河拥有12家测试场企业、24个试验基地,其中21个专属试验基地,能够满足不同车型在不同条件下的试车需求。黑河也在想方设法将寒区试车产业与文旅、赛事等行业融合发展,并引入有着“中国汽车奥运会”之称的CCPC大赛,走出以赛兴城、以赛促产的寒区试车产业发展新路子。另外,黑河还把雾凇节、冬捕节等民俗活动与试车季有机结合,借机拉动冬季旅游市场,实现由单一试车向赛车、展车、卖车转变,让寒区试车产业与文旅产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实现试车产业对冰雪旅游的反哺模式。冰雪经济在未来将突破单一产业的局限,通过全产业链布局与冰雪基础设施的投融资建设,必将朝着系统化、国际化方向迈进,推动智能制造、数字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与冰雪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冰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以上涉及冰雪经济与国民经济产业链全系统的对接、互动,对于创新发展的综合促进,及其对于经济生活形成的综合性规模效应,可简称为“做大”冰雪经济。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