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1月7日电 (记者 王镜榕 视频报道 张纬宇)据外交部网站信息,2024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日本外相岩屋毅共同出席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会议达成10项重要共识。
王毅表示,要营造健康理性的民意环境,树立正确客观的相互认知。支持智库学者开展更多正向交流,为两国关系健康发展凝聚共识。以中日互派常驻记者60周年为契机,引导两国媒体树立正确导向,客观准确报道对方国家,生动讲述两国故事,促进友好互信。
中宏观察家、日文版《人民日报海外版》日本月刊总编辑蒋丰近日接受本网专访时表示,加强媒体与智库交流,改善舆论环境影响深远。媒体和智库在两国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中日达成的10项共识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媒体、智库交流合作,在双边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支持双方开展新媒体交流合作,鼓励两国正能量网络创作者相互交流。这些举措有助于改善两国之间的舆论环境,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通过媒体和智库的交流合作,可以推动两国在重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减少误解和分歧;同时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播正能量信息,增进两国民众之间的友好感情。展望未来,我们也由衷期待中日关系的趋暖向善和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应该相信,此次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达成的10项共识,并非偶然,而是两国相关政府部门根据过往以及现实,敲定的可以切实操作、又可以发挥影响、更可以影响未来的积极举措。我们也深知,这样“一揽子”的10项共识是来之不易的。从遴选,到议论,再到共识,其间甘苦,唯有自知。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不易”,才让人们更感珍贵与珍惜,愿意努力践行,让自身既成为“获益者”,也成为“推助者”。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日关系的发展并不会因有了这“10项共识”就一帆风顺、一路平坦,它依然会受到诸如域内外舆情和复杂因素的干扰、突发事件的刺激等挑战。但是,我们一定要看到,1945年战后特别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中日关系,就是在屡遭挫折、反复博弈、不断提高战略定位中发展起来的。中日关系也因此由“小”到“大”,由“脆”到“韧”,由“弱”到“强”。
我们可以坚信,持续改善的中日关系,不断凝聚、并深入践行新的共识的中日关系,会给两国政经本身带来发展的红利,也会给周边国家乃至亚太区域带来积极的影响,两国的国际地位,也会因此有新的提升。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