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10月22日电 在新中国75周年华诞之际,本网特邀高端智库专家和高校学者畅谈75年风雨兼程与辉煌成就、立足新阶段、展望新未来,寄语新征程。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原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晋斌在接受本网专访时表示,回顾新中国75年发展成就,作为一名经济学者,我认为这种变化都是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今天对世界能够产生巨大影响力的辉煌成就。
中宏网记者:在新中国75周年华诞之际,作为高校学者与智库专家,特别是结合您的专业研究和学术足迹,您怎么看这75年发展取得的新成就?
王晋斌:75年发展历史,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举一个小时候的例子,我小的时候在村里面,如果见到了谁能够骑一辆自行车,我就非常羡慕;哪家人多吃一点肉,我也非常羡慕。走到今天,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尤其是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中国经济迎来了长周期的高速增长,2010年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第二大进口国。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它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所以,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一个世界奇迹。确实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面实现高速的增长,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高速的增长?最重要的是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过去是计划经济体制,后来通过不断地探索,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创举。现在我们正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去创造更多的财富,我们可以看到,2023年我们的GDP总量达到了126万亿人民币,人均GDP按照现在美元的计算,大概达到了1.3万美元,跟过去比,应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1年,我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读书,读研究生的时候开始学习经济学,结合专业学习,最重要的体会有两点,第一点,从国内来讲,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是革命性的变化,从原来这个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的争论,逐步发展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发生了巨变,那就是要充分利用我们讲的市场本身的资源配置价格发现功能,去引导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最终使资源配置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第二点,从放眼国际的角度来讲,我现在是世界经济专业的,中国2001年加入WTO深度融入世界,这是中国过去几十年历史中的一件大事情,从此中国跟世界的经贸金融关系相联得越来越紧密。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很大,所以我们每一次变化也会对世界产生影响,我们跟世界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如果1978年以前,经济金融上可能主要是世界对我们的影响,甚至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由于我们当时的体量还比较小,更多是世界经济金融对我们的单向的影响。2001年我们加入WTO,中国经济金融快速发展,到2010年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不再是一个单向接受外部影响的国家,而是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双向影响。按照世界银行的估算,目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超过30%或者约1/3,过去十几年我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所以,今天的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所以,未来在更大的开放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讲金融的进一步开放,这中间有很多问题,比如资本账户开放的步骤、力度及风险评估等,作为世界经济专业的教授来讲,我觉得这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挑战,也给了我们下决心去把问题研究好的动力,能够为我们国家或者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做研究的使命所在,职责所系。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