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2月3日电(记者王镜榕)“从目前情况看,疫情对当前经济特别是对消费的影响在加大,尤其是对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和影视娱乐等服务消费影响都是比较大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2月3日表示,“目前,我们正处于春运期间,各种交通方式旅客发送量都明显下降,电影票房、旅游收入和餐饮收入同比也明显下滑。但同时,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上娱乐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十分活跃。”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50%,2019年达到53.9%。服务业比重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服务经济时代”。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冲击,中宏观察家、国家发改委服务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冠霖近日接受中宏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看,疫情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服务业生产的服务产品具有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的特点,因此短期内服务业受疫情的影响最大、最直接,中长期看,工农业受到的冲击较大。”
李冠霖认为,对于服务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从面向生产与面向生活的角度看,以餐饮、酒店、影视、娱乐、零售、旅游等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由于与人的集聚消费密切相关,受到的直接冲击非常强烈;以批发、物流、商务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由于人的集聚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受到的冲击相对弱一些。
“从服务产品的公共属性看,以政务、国防、防疫、治安等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不仅不会也不能受到影响,反而会加强,疫情过后公共服务供给量会回归正常水平。”李冠霖告诉记者,以城市公交、旅客运输等为代表的准公共服务(包括自然垄断服务)除了封城,短期内会受到人流量少的影响营业额急剧下降,疫情过后回升较快。
李冠霖强调,“以商贸、住宿、餐饮、旅游等为代表的与人集聚消费密切相关的市场型服务,受到的冲击最大,几乎是零营业额,疫情过后会缓慢回升。”
面对疫情新形势,李冠霖建议,按照“保生活服务、稳生产服务”的原则,一是强化纯公共服务供给;二是保障准公共服务供给;三是引导市场型的非公共服务供给。正如连维良强调,关键在努力化危为机,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的问题特别是短板,以更大的力度、更加精准地补短板、强弱项,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就一定能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