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5月20日电(记者 王镜榕)“中美贸易磋商的情况将直接影响中国国内宏观政策的调整方向和力度”。中宏观察家、人大国发院研究员王晋斌1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下简称“人大国发院”)举办的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上指出,在中美贸易磋商存在重大不确定的背景下,4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将引发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再调整与修正,延续前期的“六稳”政策或继续成为下一阶段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主基调。
王晋斌代表人大国发院课题组发布报告并表示,4月份的数据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从实体经济来看,4月份回落的PMI数据、疲软的进出口数据、走高的CPI指数,以及实体经济信贷投放的急剧反向修正,说明经济内需尚不足,外需存在不确定性;从股市来看,货币政策的反向修正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股市的快速下跌,影响了投资者的预期和信心。总体而言,整个宏观经济完全企稳尚需要观察。
报告认为,未来中国经济面临7个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是中美贸易磋商的变数进一步加大了外部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二是地方政府持续的大规模财政赤字能否可持续存在不确定性;三是4月份消费增速出现了明显下滑,消费增速的持续性存在不确定性;四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明显放缓,未来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存在不确定性;五是靠房地产投资来持续边际拉动投资的增长具有不确定性;六是金融供给侧改革带来的直接融资比例的提升是否会被逆转存在不确定性;此外,即使5月份社融规模再次出现反向修正,对冲外需问题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从政策层面来看,报告指出,货币政策的调整及反向修正与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搭配形成4月份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显著特点,而4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为调整与修正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观察窗口。
王晋斌介绍,报告预计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5月份开始社融规模和信贷规模将实现再次反向修正;其次,“温股市”成为宏观政策的重要方面。通过“温股市”等措施来稳定预期、稳信心,持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的改革;此外,部分前期的重要政策会延续。包括: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的民生功能;提升“一带一路”等市场的贸易量,进一步形成出口多元化;并且,加快推进开放政策落地,吸引国外资本等。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