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地方发展
  • 中宏网首页 >
  • 地方发展 >
  • 正文

乌海“八五”普法法治阳光暖民心 美好生活有保障

2025-09-26 10:38:00 来源:内蒙古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乌海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普法与民生紧密结合,通过多样化宣传形式提升市民法治意识,让法治阳光覆盖城市角落。

  精准聚焦 分类施策提升普法实效

  乌海市紧盯不同群体的法治需求,开展精准普法。针对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制定应知应会法律清单,开展任前法律知识考试,首创“现场述法+书面报告+线上晾晒+社会评议”模式,实现市、区、镇(街道)三级部门述法全覆盖,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压实法治建设责任。针对青少年,建成7个法治教育基地,聘任法治副校长,通过模拟法庭、法治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法治的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学生在“学宪法 讲宪法”比赛中屡获佳绩。关注行政执法人员、企业人员等群体,开展专项培训与宣传,提升其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1.png

  深度融合 多元治理拓展普法维度

  乌海市将普法工作深度融入行政执法、乡村振兴与行业治理等各个环节,构建起全方位、多维度的法治宣传教育体系。在执法层面,推行轻微免罚、首违不罚等柔性执法制度,通过典型案例发布、庭审观摩等形式,将每一个执法现场转化为生动的法治公开课。在乡村振兴领域,实施“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工程,培育众多“学法用法示范户”与“法律明白人”,超额完成国家目标。在行业创建方面,成功打造多个依法治理示范典型,培育“网络法律明白人”与“宗教界法律明白人”,拓展了法治治理的深度与广度。

2.png

  文化引领 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乌海市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打造了119个特色法治文化阵地,将法治元素与红色文化、地域文化有机融合,建设法治公交专线、法治公园等,让法治文化触手可及。通过举办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活动,激发全民创作热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其中多部作品荣获自治区级奖项,以文化人、以法育人的成效显著。巩固“普法早市”和“法治乌兰牧骑”品牌效应,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文艺巡演等活动,带动各区各部门创建“普法时刻”“网信普法”“巾帼普法”等品牌集群,“普法早市”“‘法润海南’和它的‘三大法宝’”分别入选第一届、第二届智慧法治智慧法务成果展,法治时代创新论坛法治宣传教育创新案例,被收入《中国法治创新发展报告》。“普法地图”入选2025年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司法创新案例。

3.jpg

  协同联动 构建大普法格局

  乌海市将普法工作深度融入法治政府建设全局,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明确70家重点单位普法责任清单,通过“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动态考核评议机制,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普法责任体系。组建由73名专家学者与法律实务工作者构成的普法宣讲团,创新推行“点单式”精准普法模式,实现普法供给与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全市843名普法志愿者深入开展“法律七进”专项行动,培育打造“尚哥说理”“金玉梁言”等12个特色普法品牌。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传播格局,在纸媒开设“法入寻常百姓家”专栏,在电视台打造“普法课堂”专题节目,将“互联网+普法”作为有力抓手,各新媒体平台账号在线普法,受到群众关注。各区、各普法成员单位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资源宣传法律知识,形成“报、网、端、微、屏”五位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实现“精准滴灌”与“全面覆盖”的有机统一。

编辑:宁晋环
审核:吴娜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