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地方发展
  • 中宏网首页 >
  • 地方发展 >
  • 正文

中交一航局二公司:东沙渔港蝶变记

2025-09-09 17:00:19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山高水长再聚首,浪里飞舟向洞头。”暑期的中交一航局东沙渔港升级改造项目现场热闹非凡、游客如织。以天地为幕、山海为景,在一航建设者爆改的“实景舞台”上,一部名为《向洞头》的渔港史诗舞台剧拉开帷幕。

  提起渔港,不少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可能还是鱼腥味四处飘散、渔船毫无秩序摆放的场景。但在东沙渔港升级改造项目,码头一改昔日杂乱景象,修葺一新的渔业平台摇身一变化身海上舞台,成为展示当地海洋文化的最佳打卡点,新建泊位更是让渔船归港有了“专属车位”,船只整齐排列、旌旗猎猎。在建设者的努力下,这些只是东沙渔港“蝶变”的一个缩影。

  “4号渔业平台将要举办全国首个海上实景船体演艺秀,但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时间。”施工策划会上,项目负责人郭建松严肃地说,眼神死死盯着台历上的日期。距离计划演出仅剩2个月的时间,项目团队需要率先完成4号渔业平台74根灌注桩、123根连系梁及2010平方米面层施工任务。万事开头难。单是灌注桩打设,就令项目团队头疼不已。该区域淤泥层较深,不满足打桩船施工条件,但若要使用钢结构平台,仅仅搭建工作就需要一个半月。“不能等!咱们得另辟蹊径!”郭建松“啪”地合上台历,目光扫过围坐的团队成员,“咱们得想办法在淤泥层上‘站稳脚跟’,把打桩时间抢回来!”会议室里瞬间炸开了锅,各种方案被提出来又迅速被推翻,连续几天,项目团队泡在施工现场,踩着没过小腿的淤泥艰难测量,图纸改了一版又一版。晚上回到项目部,擦了擦腿上的淤泥,回顾一天的经历,技术主办黄炳锋心中想法悄然形成。考虑到原地貌水深中间深两边浅,黄炳锋说:“水深的小部分区域可以搭建钢平台,但其他部位倒不如直接挖掉40厘米厚淤泥层填充碎石,在此基础上用贝雷架和工字钢横梁搭建简易支架,让冲击钻设备‘踩’着支架作业,无论潮涨潮落,施工时间都毫不耽搁。”这一想法让众人眼前一亮。黄炳锋立即组织模拟推演,经过计算,不仅省去了搭建大型钢结构平台的时间,还能同步推进多个区域施工,效率能提升近一倍。

  方案定下来,项目团队立刻开干。原本需要一个半月的前期准备工作,只用了30天就完成;74根灌注桩,比计划提前15天全部打设完毕。当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时,黄炳锋感慨道:“咱们没白费功夫,这下《向洞头》舞台剧有盼头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除却渔业平台,项目团队还需新建2座渔业码头,共计4个泊位,其中位于岙仔村的新建1号码头在老码头基础上延伸了120米。码头与护岸之间依靠2座栈桥连接,平时村民们打渔归来,习惯于在栈桥两侧接卸渔获、晾晒渔具,竹编渔筐摞得半人高,渔网在海风里舒展成白色的帆,就连栈桥的栏杆上都挂满了晒得半干的墨鱼干,那股咸鲜气息成了岙仔村最鲜活的日常。但当项目团队的工程车驮着钢筋、混凝土预制块缓缓驶上栈桥时,这份日常瞬间被打破。“这栈桥窄,你们的车一过,我们的渔获就没处放,渔具也怕被碰坏啊!”村民陈阿公找到项目团队反映道。黄炳锋拿着笔记本逐条记下,手指在栈桥平面图上反复勾画:“大家放心,施工绝不能耽误你们过日子!”

  当天傍晚,解决方案就定了下来:首先,联合当地政府、岙仔村村委和村民代表协商,将两条栈桥划分使用,优先保障村民日常渔获接卸、渔具晾晒的核心需求;其次率先修建1号码头附属2号渔业平台,作为村民的专属渔获分拣区。

  新平台投用那天,陈阿公提着满筐渔获走上崭新的渔业平台,平整的水泥地面方便分拣,旁边搭建的防雨棚还能保护渔获不被日晒雨淋。“这下卸鱼、晒网都利索了,你们考虑得真周到!”他笑着朝项目团队竖起大拇指。(通讯员 邵高明)

编辑:宁晋环
审核:吴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