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科技向善,安全护航。9月8日至11日,2025中国(厦门)国际警安法务科技展暨“出海”法商服务展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A1、A2馆举行。本届展会以“人工智能扬海丝风帆,法商融合创‘出海’新篇”为主题,展示面积达12000平方米,汇聚国内外近200家警安法务科技企业和机构,其中,境外参展机构15家,省外参展企业数118家,省外参展企业占比从上一届的38%提升至60%。
作为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国际投资”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的展会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特别加强了供需对接,重点打造“出海”法商服务,推动展商举办多场面向印尼、阿联酋等海外市场的交流推介活动,邀请超百位国际采购商和专业嘉宾洽谈合作,力争打造全国警安法务科技企业“出海”、企业海外利益保护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展馆+展区 覆盖“通信支撑—数据智能—场景落地”全链条
本届展会由厦门市人民政府、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主办,厦门市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厦门市商务局、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管理委员会、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中心等单位承办。展会现场设置主题馆,以及“出海”法商服务专区、智慧警安专区、法庭科学产品专区、警安装备专区等四大专区,邀请近200家国内外领先的人工智能、警用装备、法务科技及法商服务机构参展。
其中,主题馆以“法治筑基、科技赋能、护航出海”为核心脉络,分别呈现海丝中央法务区总体介绍及最新创新成果、AI警安法务应用实践、法商融合服务等内容。各区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可有效传递法治理念、展示科技实力、搭建企业出海平台,形成逻辑清晰、功能互补的主题展示体系。
“出海”法商服务专区是今年首次设立的特色展区。针对大量企业有出海意愿但没有出海经验,迫切需要法务商务服务铺路的趋势,把法务区和境内外高能级的法商服务机构“搬”到了展会现场,既服务展会科技企业,也服务各行业各领域企业。设置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法务服务、中国贸促会法律服务等展位,高端商事海事争端解决服务机构,中国贸仲、海仲等“国字号”仲裁机构,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等国际知名法务服务机构参展,可为市场主体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国际法商融合服务。
智慧警安专区以“科技赋能公共安全”为核心,通过通信基建、数据智能、硬件创新与生态协同的多维布局,重点展示技术支持、大数据与AI应用、智能安防设备等,依托前沿技术与实战应用的深度融合,构建起“通信支撑 - 数据智能 - 场景落地”的全链条生态。
法庭科学产品专区集中展示刑事技术、司法鉴定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与创新应用,涵盖现场勘查智能化装备、检验鉴定自动化装备等前沿创新设备。这些产品已走在世界前列,为司法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服务司法鉴定高质量发展。
警安装备专区集中展示智慧安防和警用装备、应急安全的现代化装备,广泛应用于警务活动、应急救援和安全防范等领域,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在海外市场有大量需求。
活动密集 展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展会期间,多家参展机构举办了“出海”法商服务、产品推介会等系列活动,包括“中国—阿联酋双向投资对接会”“印尼市场推介会”等,通过涵盖法律合规、投资、法务科技等领域的现场活动,为企业解答出海法务与安全难题,助力企业了解印尼、阿拉伯地区等市场。现场还进行签约、分享活动,推动法律与科技交流,提升出海效率与成功率,为企业“出海”与行业发展提供支撑。
同时,展会邀请了国际刑警组织、泰国安防协会、阿联酋迪拜龙城华侨华人总商会等海内外机构代表参会,显著提升展会国际化水平,拓展跨区域、跨行业的专业对话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展会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15家境外法商服务机构参展;来自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拉伯地区等100多位嘉宾参加现场交流活动;埃及华人商会、越南华人商会等行业机构也组团来厦观展。
另外,今年参展企业数197家,其中福建省外参展企业数118家,占比从上一届的38%提升到60%。展会作为全国警安法务科技企业“出海”平台功能正逐步显现。
赋能+出海 法商融合打造企业全球化的“安全带”
今年展会最大的“增量”,是把法务与商贸服务“搬到现场”。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海外法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本届展会首次设立“出海”法商服务专区,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厦门依托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优势,积极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法律服务需求,通过整合多领域资源,汇聚众多法商融合服务机构,为出海企业提供地域专项需求、仲裁服务、风险评估、企业合规、知识产权保护等全链条解决方案。
展会期间将举办各类推介会和对接活动,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难得机会。特别是中国—阿联酋双向投资推介会、印尼市场推介会等活动,将帮助企业深入了解目标市场,降低“出海”风险。
展会期间,海国图智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部主任鹿琦、迪拜IFZA自贸区中国区首席代表Robin Du、阿联酋文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南奕旭、DESEA地产公司市场总监刘威等嘉宾将进行主旨分享,主题涉及中东出海机遇、涉外法律服务、海外税收制度等。
科技惠民 智能应用改善群众生活
“科技赋能产业,也要惠及日常生活”。围绕社会治理与民生服务,厦门的应用实践与本届展会的技术路径高度呼应,最前沿的科技应用也将在本届展会上亮相。
以可信数字身份认证为核心能力,厦门面向物流配送、旅游出行、就医教考、公租房与建筑工地管理等场景,推进人、物、事、空间一体感知与多场景应用,探索“无证明城市”,在交通出行、酒店入住、文化场馆等环节推广门禁认证与身份核验,让群众“少跑腿、少证明、少等待”。
在智慧城市与安全生产领域,厦门完善公共视频、消防指征监测、监测预警、综合研判、指挥调度与救援处置一体化平台,构建“防控管一体化”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让“看得见的安全”真正进入社区与园区。
同时,围绕智能法务与司法建设,厦门的相关企业着力推动知识产权数字化确权、AI辅助法律服务与智慧法院4.0场景建设,打通公检法司底层数据,提升司法效率与公众体验。
相关链接:
厦门打造全国警安法务科技集聚地
目前,厦门警安法务科技企业约110家、其中约80%为规(限)上企业,核心产业规模约300亿元。
在可信身份认证、警务数智化、数据安全、下一代安防、信创安全、智能法务等细分赛道,中盾安信、国投智能、立林、狄耐克、纵横、易法通等企业集聚发展,在全国具备一定优势。
“得益于产业积累优势,厦门警安法务科技产业的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加速。”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海丝司法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海丝智慧司法物证工程联合创新实验室、厦门数据安全与区块链技术重点实验室等载体相继在厦门布局,72%左右产业重点企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年研发投入强度达15%—20%,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能力持续增强。
与此同时,围绕海丝中央法务区建设与软件和新兴数字产业发展,厦门叠加推出多项支持举措,人才、资金、场景、标准协同发力,进一步夯实产业生态。按照计划,以“一城两基地”为牵引,厦门到2026年核心产业规模将力争突破500亿元,2030年向千亿级迈进,打造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警安法务科技“厦门品牌”。(图文 活动主办方)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