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近年来,“平替”消费作为一种聚焦性价比的消费模式逐渐兴起,不少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价格亲民、功能接近的替代产品(即“平替”)来满足需求。为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推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就“平替”消费,围绕四方面发表观点:
认清“平替”本质,树立理性消费观
“平替”的本质是“性价比优化”,而非“低价替代”。消费者应认清真正“平替”与劣质模仿的区别。如美妆“平替”应关注有效成分含量和配方体系,而非仅模仿包装;数码产品需考量芯片性能、续航等核心参数。选购时,应锚定自身需求,避免被商家过度营销的“大牌关联性”误导,更聚焦实用指标,不为“伪性价比”买单。应建立长期性价比思维,综合考量产品生命周期成本,警惕低价家电高能耗、高维修率问题,关注食品、日用品的保质期与安全认证。
掌握维权技能,科学选购商品
广大消费者在选择“平替”商品时,需注意查看产品信息,查看成分表、执行标准、生产资质等标识(如化妆品需符合《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食品需具备SC认证),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渠道核实商家资质。选择大型电商平台、品牌官方渠道或线下商超等正规渠道购买,并注意保存购物凭证、聊天记录等证据。如遇质量问题或虚假宣传等消费纠纷,可通过与商家协商、向平台投诉等方式解决,也可拨打12345热线、登录全国消协智慧315微信小程序或向消协组织进行投诉。
压实市场主体责任,推动行业自律
企业需坚守诚信底线,如实说明产品与被替代产品的差异,避免“完全替代”等绝对化用语,明确标注成分含量、性能参数差距。鼓励企业以需求为导向,通过研发投入、工艺优化实现“质优价宜”,如部分国产品牌以成分透明化、自主创新打造良性“平替”产品。相关行业协会可牵头制定“平替”产品分类标准与品质评价指标,建立自律公约,避免低价恶性竞争,推动“平替”消费向“价值替代”升级。
凝聚社会共治合力,优化消费生态环境
构建“平替”消费的良好生态需要监管部门、媒体、消费者等多方共同努力。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虚假宣传、假冒伪劣行为的查处力度,规范“平替”相关营销用语,推动建立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媒体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客观解读“平替”消费的内涵与潜在风险,及时曝光侵权案例,积极传播理性消费理念;消费者也应提升社会监督意识,通过正规渠道反馈问题产品,共同营造以诚信为本、优质优价的市场氛围。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认为,“平替”消费的本质,是消费理性的回归与消费能力的精细化运用,既体现了消费者对“物有所值”的追求,也倒逼企业以创新供给满足多元需求。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倡导理性“平替”消费,不仅关乎消费者个人的权益保障,更关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呼吁广大消费者以理性为锚、以品质为尺,在“平替”消费中实现“性价比”与“获得感”的统一;也期待各方携手,将“平替”消费的市场活力转化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动力,共同书写品质消费的新篇章。(通讯员 邹煦阳 关继昌)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