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地方发展
  • 中宏网首页 >
  • 地方发展 >
  • 正文

粤港澳携手共办体育盛会,开启“三地三同”文化新篇

2025-07-09 15:02:10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讯 7月8日下午,十五运会组委会和残特奥会组委会联合举办了主题为“开放共享、携手并进”的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重点介绍了粤港澳联动办会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创新举措。本次发布会由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执委会新闻广电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邓鸿主持。

微信图片_20250708161909(1).jpg

  在发布会上,十五运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黄明忠详细介绍了粤港澳三地在办赛模式上的创新与突破。黄明忠表示,组委会建立了“1+4”的联络机制,即国家层面的组委会下设的港澳工作协调部,以及粤港澳层面的四个常态化联络机制,包括联络会议、首席联络官、联络员和联合工作组。通过高密度的沟通协商,组委会在跨境赛事、口岸通关、人车证件、食品安全、绿色办赛、赛事日程等六大重点领域达成共识,并探索出“三地三同”的联合办赛模式,即“同频沟通、同心决策、同步执行”。这一模式不仅体现了粤港澳三地的紧密合作,也为大型体育赛事的联合举办提供了全新的范例。

  在通关方面,组委会特别强调了横琴口岸24小时通关的便利性,确保参赛人员和观众能够顺畅进出。黄明忠表示:“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粤港澳三地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将这场体育盛会办好。”

  香港赛区作为本次盛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筹备工作也备受关注。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香港赛区统筹办公室主任杨德强在发布会上表示,香港赛区承办的8个竞赛项目和协办的2个跨境项目已顺利完成测试赛。香港在场地选址上充分利用自身特色,旨在向全国乃至海外观众展现香港独特的城市风貌和特色景点。今年3月开幕的启德体育园将成为香港赛区的主要会场。启德体育园启用后迅速成为香港地标,无论是国际足球和榄球赛事,还是世界和亚洲知名乐队和歌手的演唱会,均场场爆满。杨德强表示,希望为内地和海外观众带来精彩体验,让他们亲身感受世界级场馆的魅力。

  澳门赛区同样在筹备工作中取得了显著进展。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澳门赛区筹备办公室主任潘永权介绍,澳门赛区将承办十五运会5个比赛项目,包括乒乓球、3人篮球、5人篮球(男子18岁以下组)、排球(女子成年组)以及空手道,还将承办残特奥会2个羽毛球比赛项目。此外,澳门还参与承办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该比赛路线将跨越粤港澳三地,是十五运会唯一一个连通粤港澳三地的比赛项目。潘永权表示,澳门赛区在5月和6月已顺利完成5个比赛项目的运行测试,效果符合预期目标。通过模拟正式比赛流程,对赛事组织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方位检验,并进行了突发状况的模拟演练,提高各单位之间的协作能力。接下来,澳门赛区将继续按照正赛流程,进行残特奥会2个羽毛球比赛的运行测试,进一步完善细节。

  跨境赛事的通关便利性是本次发布会的另一大亮点。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港澳工作协调部副部长、省委港澳办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张志华表示,预计内地前往港澳参赛人员将超过6000人,港澳来内地参赛人员将超过3000人,这是港澳来内地参赛和内地赴港澳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张志华特别提到“口岸就是赛道”的理念,跨境赛无感通关成为一大亮点。在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中,运动员将在230公里的赛道上6次无间断通过港珠澳大桥三地口岸,享受“不踩刹车”的通关体验;深港马拉松赛中,运动员在深圳湾大桥上奔跑时,无需停下来刷通行证,可一口气跑通深港两地,领略湾区融合之美。此外,组委会在口岸为参赛代表团设立了“专用通道”,实现“团进团出”“即到即走”;为持票观众开通“绿色通道”,出入境证件“全国通办”,凭赛事门票还可“急事急办”,实现“一证在手,说走就走”。横琴口岸的“免出示证件”通道有望实现直接“刷脸”通关,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

  张志华还透露,“粤港澳体育湾区发展模式和先行先试实践研究”已列入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组委会正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课题研究和征集典型案例,旨在为粤港澳体育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次发布会展示了粤港澳三地在联合办赛中的紧密合作与创新实践,不仅为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三地三同”的联合办赛模式,粤港澳三地将携手共进,为世界呈现一场精彩绝伦的体育盛会,进一步推动大湾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和区域合作。(文图 黄磊刚)

编辑:魏源
审核:蔡旭东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