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7月3日,郑州市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郑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关于印发郑州市支持加快科技金融发展若干政策》(简称《若干政策》)出台的相关情况及工作安排。
发布会现场 宋雨晴 摄
郑州存贷款余额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2位
郑州是中部地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立志介绍,截至2024年,郑州集聚一流大学研究院8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7家、国家级创新平台68家,中原科技城全国排名跃至15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5487家,人才总量超300万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国家平均水平。
同时,郑州市金融市场较为活跃,有金融机构421家,今年一季度金融业增加值408亿元,占全省的49%。截至目前,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41万亿元、4.15万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0%、45%,均居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第2位。
郑州商品交易所累计成交量为11.18亿手,成交额为34.8万亿元,分别占全国市场的33.52%和12.14%。
郑州建设线上的“郑好融”平台,设立规模5亿元的风险补偿资金池,落地“N”个线下金融服务港湾,打造“1+1+N”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3年左右营造全国一流科技创新发展环境
发展科技金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同发力。陈立志介绍,《若干政策》)明确“1个目标”,聚焦“4条主线”,突出“18项重点任务”。
“1个目标”是指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地方政策性科技金融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与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营造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发展环境。
“4条主线”是指健全专业化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打造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和营造科技金融发展良好生态环境。
“18项重点任务”包括建立服务科技创新的银行业专业机构体系,推动商业银行在郑设立科技金融专业机构;构建广覆盖的科技保险服务体系;支持有关金融机构打造政策性科技金融运营主体;探索打造以耐心资本为主的创业投资体系;完善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围绕创新驱动、制造强市战略定制金融产品;加强科技型企业专属金融产品开发;创设知识产权系列金融产品;定期开展郑州市科技型企业融资统计,每半年对科技金融政策落实情况实施跟踪评价,市县两级政府在政府性资金存放、财政专户管理等方面给予激励等。
陈立志表示,每项重点措施均明确了责任单位,确保政策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
三方面抓落实为科技企业提供“耐心资本”
为推进郑州市科技金融发展的若干政策系统工程的实施,郑州市政府提出主要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
加快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试点、科汇通试点、私募基金份额转让试点等5个国家级试点提早谋划推动。推动工银投资、中银资产等五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基金在郑州市落地,为种子期和初创期科技企业提供急需的“耐心资本”。
优化“郑好融”金融科技平台功能。依托征信牌照优势,完善“金服+征信”双平台运作模式,推动全市市场主体应入尽入,实现信息、信用、信贷联通。全案化、规范化、智能化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争取“郑好融”平台授信规模达到1000亿元。
加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地,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2500亿元。在保障政策落实机制方面,及时协调解决科技型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确保相关扶持政策资金到位。(陈斌 李天慧)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