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社会
  • 股票
  • 信用
  • 视频
  • 图片
  • 品牌
  • 发改动态
  • 中宏研究
  • 营商环境
  • 新质生产力
logo 地方发展
  • 中宏网首页 >
  • 地方发展 >
  • 正文

豫见新势能 河南民营经济百花齐放生机蓬勃

2025-05-26 17:51:42 中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中宏网讯 民营经济对于河南,分量究竟有多重?下面这组硬核数据足以说明:

  截至2024年年底,河南省民营经济主体达1081.7万户,约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6%;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137家豫企中,民营企业数量为97家,占比超过70%,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5%以上的GDP、65%左右的税收、70%左右的进出口总值,85%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9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毫无疑问,河南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在这组数据背后,是河南各地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有力支撑。各地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从郑洛双核的创新驱动到产业集群的活力迸发,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到新兴业态生机勃勃,一幅民营经济百花齐放的壮美画卷正在中原大地徐徐展开。

  创新策源高地:郑洛双核驱动发展

  国家中心城市郑州优势凸显。民营企业占比94%,在全国城市排名第11位。营收千亿以上企业2家;百亿以上28家,三年新增7家、增长33.3%;河南省民营企业100强23家,三年新增2家、增长9.5%。科技型民营企业14560多家,“揭榜挂帅”研发立项16项,民营企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63.88亿元,民营经济发展史上的典范和标杆不断涌现,民营经济“燎原之势”渐成。

  在郑州航空港区,民营经济以“顶梁柱”之姿撑起发展脊梁——贡献全区90%以上的GDP、外贸进出口、研发投入与就业岗位,占比97.5%的民营企业在此扎根生长。62家省级“专精特新”、20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此集聚,“四上企业”研发投入年增40%达41亿元。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39个项目开展承诺式容缺审批,推动新开工项目164个,比亚迪新材料等48个产业项目建成投用。鼓励民营企业拓展TIR跨境公路运输业务,开通“中国一俄罗斯”“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国—老挝”等国际运输线路。

  老工业基地洛阳焕发新生机。为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洛阳提出15条具体措施,筛选100家重点企业入库培育。梯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42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17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超90%,新强联轴承、普莱柯生物等一批民营企业加速成长为省制造业头雁企业。

  产业集群标杆:特色经济百花齐放

  许昌坚持集群联动。着力打造10大产业集群、16个重点产业链。其中,智能电力装备产业链共有“规上”民营企业120余家、产值达1400亿元,拥有许继电气、森源电气、许昌智能、开普检测4家上市企业。超硬材料产业链以黄河集团为龙头,拥有金刚石制造及制品加工相关民营企业50多家、产值达250亿元。近年来,襄城县实现了从煤炭“黑色经济”到煤化工“循环经济”,再到硅碳新材料“绿色经济”的转型,形成了国内链条最长、横跨领域最广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出了碳基新材料、高纯材料、光伏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全国领先的硅碳材料生产基地和全国先进的光伏新能源产业基地。

  漯河建立食品产业生态圈。构建“5+N”实验室体系,建立“1+6+N”的科研制度体系。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龙头,融合河南食品科创园和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资源,构建“三足鼎立”食品创新格局。探索“企业下单、科学家接单”模式,与双汇、蒙牛、三全等知名民营企业共建企业实验室21个,累计科研立项230多个,转化技术成果73项。定期召开成果转化对接会,累计推进33个科技成果转化。

  依托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周口市加速培育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医药、智能零部件三大新兴产业,现代食品、汽车零部件等十大特色产业集群强势崛起。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体系。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0.0%、21.6%、6.0%,分别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2.9个、7.5个、1.2个百分点。益海嘉里、富士康、耕德电子、乐普药业、金丹乳酸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科技赋能百业:筑新优势破瓶颈

  新乡市拥有高校13所,是中西部高校最多的非省会城市之一,科研人员23万人。当地因势利导,构建“高校即实验室、企业即创新场、城市即孵化器”的科创体系。以河南师范大学抗病毒性传染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原实验室等为引领,推动一批校企合作项目,河师大创新港加快建设、新乡医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合作的中原再生医学实验室、中原智能医学实验室正式揭牌。召开校企校地合作集中签约活动,促成现场签约项目80项。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0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

  濮阳市坚持让企业“唱主角”,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民营企业发展的主动力。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22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8家,君恒生物、沃森化工、雷佰瑞、骐业科技等一批企业攻克“卡脖子”技术,提升了细分领域的话语权;盛源集团自主研发聚苯硫醚(PPS)产品、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文旅融合样板:传统文化现代表达

  开封宋文化IP开发。今年“五一”假期,清明上河园景区共接待游客量55.78万人次,总收入7508.88万元,较2024年同期分别增长44.28%和47.55%。从科技感十足的文旅场景,到满足“个性化定制”的文化产品服务,再到不断升温的线上演播等文化业态……随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深入应用,更多元、更智能、更便捷的文化消费新体验、新模式持续涌现,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潜力,也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作为“中国毛尖之都”,信阳市承载着千年茶文化的厚重底蕴,在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的浪潮中,创造性提出构建“1+6+N”文旅发展体系的蓝图。从浉河茶山到南湾湖畔,从新县古村落到星宿川沙滩营地,信阳正以颠覆式创意、沉浸式体验和年轻化消费,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全国非传统旅游城市的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提供“信阳样本”。经综合测算,2024年,信阳全年接待游客5798.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56.4亿元,文旅产业已成为这座豫南城市转型发展的“绿色引擎”。

  营商环境优化:民营经济破局路径

  南阳市深入实施161项改革创新事项,上线全省首个全国统一的“市场主体身份码”,并成为全省唯一改革试点。在政务服务方面,不动产首次登记等50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线上零材料办理,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全省首创“四电无U”交易新模式,率先推行“水电气暖信”一站式办理,实现相关业务“就近可办、家门口办、全城管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极大便利。南阳市还开展“一县一特色”“一领域一示范”创建工作,28项创新培育项目获国家级、省级表扬推广,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在焦作,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0.33天,全国首创的“承诺制注销、代位注销”改革让企业进退自如,全省首个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焦个企惠”为小微企业架起融资快车道,经验做法在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被点名表扬,并在全省推广。19件“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间压减50%以上,工业微电网降低用能成本……焦作以“三提一降”优化营商环境,盘活闲置土地、推广天然气“整县打包”,让要素向优质项目集聚。

  ……

  在郑州航空港区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上,在许昌森源电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中原食品实验室里,创新基因已融入民营企业的血脉。这里既有年营收千亿的产业巨头持续突破“卡脖子”技术,也有藏在县城里的“单项冠军”悄然改写行业标准,一场场从量变到质变的跃迁正在发生:让传统产业长出“智慧大脑”,让新兴产业结出“生态果实”,让每家企业都能在产业链上找到自己的“生态位”。(陈斌 门杰丹)

编辑:魏源
审核:张强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

    为您推荐

  • 微信
  • 微博
  • 手机中宏网

相关推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3001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2167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712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250号

关于我们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zhonghong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运营管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