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当下,在豫东北大地上,一场政府与市场的“双向奔赴”正掀起濮阳民营经济的新浪潮。
一组醒目的“669999”数据勾勒出濮阳民营经济的硬核实力:贡献全市60%以上的GDP和税收、90%左右的科技创新成果、9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进出口额及企业数量。
民营经济这一庞大的市场主体群为濮阳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正如濮阳市委书记万正峰近日在濮阳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所言:“民营经济已从濮阳经济的‘顶梁柱’升级为产业转型的‘新引擎’,成为现代化濮阳建设的中坚力量。”
从“顶梁柱”到“新引擎”,民营企业为濮阳经济发展提供力量支撑,而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也根植濮阳汲取营养。
政企同心:双向奔赴“生态圈”渐成型
在2025年濮阳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濮阳市委书记万正峰提出“政企一家亲、一条心、一起干”的鲜明导向。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濮阳的生动实践。
濮阳市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积极开展“万人助万企”“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推动“开门红”37条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逐企建立“领导干部+责任部门+金融机构”服务专班等,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稳定企业生产经营。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企业政策直达诉求响应平台和民营经济联席会议协调机制、多层次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连续5年举办“濮阳企业家日”,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形成“问题清单+责任科室+解决时限”闭环办理流程,做到一般问题5个工作日、复杂问题15个工作日内办结。
该市实施“濮上英才计划”,用好“1+14+N”人才政策,构建人才数据库,创建人才服务团,组建人才培训班,着力破解企业“引才难、留才难”问题。为10家民营企业争取“科技副总”,引进各类人才1900余人;为重点民营企业招录了119名人才;在清华大学举办培训班7期,培训新时代民营企业家300余人次。
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牵头部门,濮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全力抓环境、减负担、优服务,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动力。
“政策上,减税降费减轻负担,产业引导助力转型;资源方面,协调园区优质土地,搭建产学研平台,对接高校、科研机构,引入技术与人才……”濮阳市一民营企业家坦言,市委、市政府就是企业最坚实的后盾,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让企业在发展中更加充满底气、勇往直前。
转型升级:产业链“硬实力”再攀高
濮阳市聚焦“6+20”产业链群,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改造行动,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目前,该市民营企业中,2家国家级质量标杆和11家省级质量标杆;智能车间38家,占比86.4%;智能工厂11家,占比78.6%,数字领航企业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占比87.5%;省级绿色工厂21家,占比80.8%。
当地20条产业链中,17条产业链的会长单位是民营企业;该市唯一上榜中国制造业500强的丰利石化是民营企业,惠成电子等21家民营企业入选中国石化企业500强,圣恺环保获评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一大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民营企业,正在成为濮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创新突围:“硬核科技”锻造新质生产力
濮阳市坚持让企业“唱主角”,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民营企业发展的主动力。创新平台扩量提质,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创新生态持续优化。该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中民营企业牵头组建的占比为91.4%,科技创新成果占比90%左右。知识产权方面,民营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1933件,占全市94.1%,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19件,占全市的88.8%。
该市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22家,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8家,君恒生物、沃森化工、雷佰瑞、骐业科技等一批企业攻克“卡脖子”技术,提升了细分领域的话语权;盛源集团自主研发聚苯硫醚(PPS)产品、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政策赋能:民营经济“压舱石”更稳固
记者从濮阳市发展改革委获悉,《濮阳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已经印发,将配套出台经营主体培育、市场平等准入、科技创新赋能等3个行动方案,整治涉企“四乱”、强化法治保障、招投标专项整治、企业诚信建设等4个攻坚方案,“万人助万企”帮扶机制、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等2个工作机制,以及1项措施(《濮阳市进一步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形成“1+10”具有濮阳特色的政策体系,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据悉,为营造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濮阳市司法局聚焦企业关切,推出十项硬核举措,以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服务效能,做好民营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
……
从“制造”到“智造”,从“顶梁柱”到“新引擎”,濮阳这座石化新城正以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的深度融合,铺就民营经济向“高”而攀的进阶之路。(陈斌 门杰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