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安徽4月7日电 从疾驰的新能源汽车,到蓬勃兴起的新兴产业集群;从传统产业的脱胎换骨,到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 今天的合肥,正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向产业链高端发起冲锋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合肥,正强势崛起为令人瞩目的产业高地。
不久前,蔚来李斌和华为余承东的一段视频,让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再度成为焦点。
3月22日,在2025徽商大会期间,李斌和余承东相聚合肥。视频中,作为安徽老乡的两人亲切互动,并相约互相评测各自团队的旗舰款新车蔚来ET9和尊界S800。
准确地说,蔚来ET9和尊界S800,目前新能源汽车中“唯二”的超豪华行政轿车,都是“合肥造”。
华为与江淮汽车共同打造的尊界,是鸿蒙智行“四界”中定位最高端的品牌。为保证产品高质量量产,江淮汽车与华为携手在合肥打造了一座尊界超级工厂,广泛运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全过程、可追溯、适时化的质量控制。
蔚来在合肥拥有两座先进制造基地。其中,位于新桥的蔚来第二工厂拥有全球领先的“天工”智能制造管理系统、“魔方”车辆存取平台、“飞地”智能装配岛等多项前沿技术,在中汽中心2024首届汽车制造超级工厂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汽车制造超级工厂”。
过去,超豪华行政轿车是国外品牌的领地。如今,尊界S800和蔚来ET9的强势登场,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正向产业链价值链最高端发起冲锋。
合肥“智造”与产业创新的加持,正是这场冲锋的底气所在。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全链条布局,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6家整车企业,培育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巨一科技等500多家核心零部件企业,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总量最大、知名品牌最多、发展活力最强、供应链最完整的区域之一。
更多“新势力”集聚发展
一路飞驰的新能源汽车,是合肥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展开合肥的产业地图,更多“新势力”正集聚发展。
其中,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综合排名全国首位;显示驱动芯片市场占有率全球前列;光伏逆变器产量稳居全球第一,储能系统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家电、装备制造加快迈向高端化,诞生大尺寸钙钛矿蒸镀设备等一批全球首发产品。
数据显示,2024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2.6%,创近24个月新高;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百万辆、达137.6万辆,增长84.5%,充电桩、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1.5倍、31.2%,逻辑芯片、智能电视和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49.8%、32.8%和3.6倍。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合肥正以“数实融合”为主线,实施传统产业提质焕新工程,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成为关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为加速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合肥已经累计举办数字化转型专题培训5场,参训人员达1150人,覆盖企业284家,为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截至目前,全市已遴选试点企业570户,其中485户企业已与数字化服务商签订改造合同、企业签约率达97%,150户企业已完成改造,改造完成率达30.0%。
走进美的洗衣机合肥工厂,一台台工业机器人自动检测、码垛,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
2024年10月8日,这家工厂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可持续灯塔工厂”,标志着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获得世界级认证。
目前,合肥已拥有“灯塔工厂”总数6家,居全国第3位。从局部革新到全盘升级,合肥传统企业正在华丽转身,焕发出蓬勃新活力。
未来产业加速起势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代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面向未来,合肥正加速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聚变能源等新赛道,为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3月28日,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收到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球第一张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标志着合肥在全国率先开启低空飞行“载人时代”。
作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重镇,合肥一手抓运营环境建设,一手加快开发文旅、应急、物流等“低空+”运营场景,提供政策、用地、基础设施等多重服务保障,为顺利取证保驾护航。
低空经济振翅“起飞”,合肥造大模型也在强势“出圈”。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代表,科大讯飞推出国内首个基于全国产算力平台训练的具备深度思考和推理能力的大模型——讯飞星火深度推理模型X1,解决了国产算力大规模集群训练在深度思考和长思维链推理方面面临的全新挑战。
2024年11月,科大讯飞、华为、合肥市大数据资产运营有限公司三方联合打造的国产超大规模智算平台“飞星二号”宣布启动。“飞星二号”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支持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和复杂的人工智能模型训练。
如今,随着战新产业聚链成势,智改数转赋能增势,未来产业加速起势,合肥正站在新的起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合肥篇章。(记者 李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