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安徽1月16日电 1月15日,载着300余台江淮汽车的“航通01”汽车滚装船缓缓驶离合肥港派河港区,50小时后将直达上海海通码头,标志着合肥-上海汽车滚装航线正式开通。这也是合肥首艘“330车位”滚装船,通过江淮运河实现江海直达,对于完善合肥市汽车出口供应链物流链,助推交通物流提质降本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合肥-上海汽车滚装航线成功首航
“我们三个驾驶员轮流驾驶,保障滚装船顺利抵达上海。”宁波人沈柯是“航通01”汽车滚装船船长,首航前,他已经做足准备。按照计划,合肥-上海汽车滚装航线从合肥港派河港区起运直达上海海通码头,全程590km,航行时间约50小时。
“航通01”轮是合肥首艘“330车位”滚装船,也是国内首艘由地方船检检验的内河滚装船舶,该船最大装载能力330辆小汽车,较现行120TEU集装箱船(装载180辆小汽车)运输能力提升83%。
针对整车出口,工厂通过轿运车将生产的汽车发运至港口,可以选择整车装箱装船发运,也可以通过整车滚装船发运。记者看到,汽车滚装船类似于大型“停车场”,可以让汽车直接开上开下,具备安全性高、装卸效率高、装载能力强、运输成本低等优点,适合新能源汽车运输。
近年来,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汽车出口逐年增加,原有的集装箱船运输方式已无法满足需求。为此,合肥市物流专班、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协调安徽省港航物流有限公司,立足新能源汽车物流需求,结合合裕线航道通航条件,“量身定制”主营合肥——上海滚装航线、衔接国际远洋滚装航线的“330车位”滚装船船型,开辟合肥新能源汽车水运新通道。
发挥江淮运河优势 一辆车节省成本300-500元
数据显示,合肥市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已汇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等一批整车企业。2024年汽车产量18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突破130万辆,同比增长74%。加之车企有着强劲的“出海”势头,急需打通通江达海通道。
以江汽集团为例,目前其出口业务超过85%的量均从安徽港口和上海港出运。据江汽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鹏介绍,截至2024年底,江汽集团出口市场达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达114个。JAC海外销售突破150万辆,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出口突破120万辆,占比80%以上。2024年江汽集团(含安凯)出口各类汽车24.9万辆,位居中国汽车品牌出口第七位。
合肥市仅靠公路、铁路运输无法满足出口快速增长需求,派河港滚装航线开通将发挥江淮运河优势,有效补齐运输短板,保障合肥汽车物流链、供应链稳定,为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前期我们江淮出口主要靠铁路货运,如今可以直接从内河到上海,成本低、绿色环保的同时兼具安全性。按照估算一辆车节省成本300-500元”,江汽集团国际公司物流经理时玉冬告诉记者,这些车辆到达上海的海通码头后,可以直接通过大型远洋滚装船直接运走,无需再倒转,相当于实现了江海直达。预计仅江淮汽车通过合肥-上海汽车滚装航线年发运量就将达到10000台。
积极谋划开通合肥-皖北-河南等上游航线
作为江淮运河上的首座集装箱码头,合肥派河港地处江淮联运中心枢纽位置、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是服务皖货皖运、皖车出海的重要节点。
省港航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钱东升介绍,为服务安徽和合肥汽车产业发展,合肥港优化规划布局,建设滚装泊位,提升服务能力,派河港现已发展成为合肥唯一具备第九类危险货物作业资质、汽车滚装作业能力的专业化码头,为合肥市增强要素集聚能力、进一步发展汽车产业,强化了港口物流支撑。
目前,派河港已经入驻全球前二十大船公司。为了更好服务合肥地区企业,省港航集团已开通合肥-芜湖、合肥-上海集装箱航线,其中合肥-芜湖按照一天3-4班开行,合肥-上海按照天天班开行,基本实现当天装箱,当天装船发运。
2024年全年,通过省港航集团所属港口以集装箱、滚装方式发运汽车106.8万辆,同比增长23.8%。推动合肥港同上海港、太仓港实现九类危险品货物海事监管互认,水水中转“一单制、一箱制”后,物流成本较纯公路运输下降约15%。
据介绍,合肥-上海汽车滚装航线首航后,相关部门将陆续投入运营多艘滚装船舶,实现与上海/太仓远洋滚装航线联动接卸。其他4艘计划分别于2025年4月、5月、6月、7月投入运营,届时合肥-上海汽车滚装航线将达到天天班运营,5艘全部投入运行后可实现单边年运载量6万辆,为合肥及周边地区车企客户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务,助力车企解决整车出口运输难问题,助推交通物流提质降本增效。
安徽港航物流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王干告诉记者,在现有合肥-上海航线基础上,港航部门还将继续充分发挥江淮运河优势,积极谋划开通合肥-皖北-河南等上游航线,为合肥地区车企拓展服务范围,搭建皖豫汽车滚装运输通道。(记者 余佼佼/文 李康佳/摄 通讯员 邢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