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北京4月22日电(记者 韩鹏飞)在2024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被列为新一年重点任务。作为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智慧城市建设正以创新理念与技术应用为引擎,加速构建人、物、数据协同共生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政策驱动下的智慧城市建设: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
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为智慧城市发展奠定基础。2024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从全领域数字化转型、全方位能力支撑、全过程生态优化3个维度提出12项重点任务,系统性推动城市治理向智能化、精细化跃升。
各地试点工作成效显著。自2012年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启动以来,截至2020年全国试点数量已达749个。深圳通过构建智能交通体系,利用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交通流量、智能调控信号灯,显著缓解交通拥堵;杭州“城市大脑”则将数字化治理延伸至政务、民生等全领域,实现城市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型。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支出规模达266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带动芯片制造、传感器、云计算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发展瓶颈:从数据共享到区域协同的多重挑战
尽管建设成果显著,我国智慧城市发展仍面临结构性难题。
顶层设计与民生需求适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部分城市在公共服务设施智能化改造中,因缺乏对市民使用习惯的调研,导致智能设备使用率偏低。例如,某城市政务服务终端因操作流程复杂,未能真正便利老年群体。
数据共享壁垒制约治理效能提升。各部门数据标准不统一、交互机制不完善,形成“信息孤岛”。在应急管理场景中,跨部门数据无法及时整合,曾导致某城市在暴雨预警中响应滞后,暴露协同短板。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压力凸显。政务数据跨主体共享过程中存在泄露风险,部分城市智能治理平台曾发生居民信息泄露事件,引发公众对数据安全的担忧。
区域发展协同问题亟待破解。东部一线及中西部省会城市凭借财政优势快速推进智慧化建设,而多数中西部非省会城市及东部县级市因资金短缺,数字化基建进度缓慢。
破局之道:多维创新构建智慧城市发展新生态
针对现存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正以改革思维优化建设路径。
强化以人为本的顶层设计成为核心导向。政策明确要求将智慧城市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优先推进智慧医院、远程医疗、养老信息化服务等民生领域应用,例如通过电子病历共享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智能养老系统实现老年人远程看护。
全国一体化数据体系建设加速推进。依托政务服务平台与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统一数据采集标准与存储格式,制定跨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着力破解“信息孤岛”。某试点城市通过数据打通,将企业审批时限从15天压缩至3天,政务效率显著提升。
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不断完善。政策要求明确数据采集使用边界,运用去识别化技术、安全多方计算、区块链等手段保障数据安全,并对隐私信息泄露和滥用行为建立追责机制。
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逐步成形。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鼓励企业发行债券募资,财政资金重点投向公益性基建。经济落后地区优先完善5G、物联网等数字化底座,发达地区则探索“问题导向”的逆向规划模式,聚焦城市治理痛点精准投入。
《未来城市:万维社群》作者聂影指出,以社群理念构建城市要素连接网络,或为破解协同难题提供新路径。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与技术深度融合,智慧城市正以更高效的治理、更普惠的服务、更安全的生态,推动城乡融合向纵深发展,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目标注入新动能。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