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大湾区3月27日电(记者 肖柏青 邓居彬)近年来,广州市松洲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市松洲所”)紧抓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的战略契机,充分挖掘戒毒场所的专业潜力。以“1+2”工作模式为切入点(即围绕监所高质量发展,聚焦“社区矫正基地建设”与“戒毒警察延伸管教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两大任务),拓展戒毒场所的职能作用,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的新路径与新方法,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构建多元化社会治理新模式积累宝贵经验,推动监所改革工作迈向新高度。
党建引领 筑牢社区矫正工作根基
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州市松洲所立足“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原则,构建起“党建+业务”工作网络体系。针对派驻民警分布特点,采取差异化组织架构:派驻民警3人以下的区设立党小组,3人以上的区建立党支部,同步实施所领导“一对一”分片区挂钩联系机制,实现党建触角与执法末梢的精准衔接。目前组建的5个党支部,既高效精准管理各区派驻民警,又以组织纽带搭建起与各区司法局的常态化协作平台,切实增强队伍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为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支撑。
创新模式 打造沉浸式教育体系
广州市松洲所在前期与广州市白云区司法局联合探索开展入矫初始教育的基础上,率先在戒毒所启用“广州市社区矫正教育基地”,通过“高墙内”沉浸式体验教学,精心设置参观体验、集体教育、队列操练、公益服务以及撰写思想汇报五大环节,切实增强社矫对象入矫仪式感和教育威慑力,使其在心灵和思想层面受到强烈冲击和深刻洗礼,为后续的社区矫正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优化设施 构建多功能教育平台
广州市松洲所在保持原有戒毒场所设施基础上,通过“微改造”,用“绣花”功夫,将教学楼和一个大队院区以及医务室打造为集初始教育区、参观体验区、训练公益服务区等功能于一体的教育基地配套设施。通过持续完善改造,不仅满足了日常矫正教育的需求,还为社矫对象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和实践平台,为提升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制度筑基 规范全流程管理机制
广州市松洲强制隔离戒毒所以“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三化”建设为核心,全力推进社区矫正基地建设。精心制定了多项工作机制,涵盖《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初始教育的工作方案》《社区矫正教育基地工作流程》《课程设置》《社矫对象行为规范》等规范,完善工作链条。同时,该所扎实推进教学课程标准化建设,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化要求,科学设置课程内容、时长及教学目标,力求每一堂课都能达到预期教育效果。累计收集7个优秀警示教育视频、10篇入矫初始教育教案用于日常教学,持续充实社区矫正教育资源库,为提升教育质量积蓄知识力量。
强化队伍 凝聚专业化支撑力量
广州市松洲强制隔离戒毒所紧扣社区矫正“教育”的核心要义,大力强化师资力量,积极扩充人才储备,成功组建一个由25名具备宣讲特长民警组成的高水平禁毒普法宣传讲师团,储备一支具备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民警队伍,并通过“矫律同行·律师助矫”活动引入6名常驻或轮班律师(其中1人常驻场所),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专业、全面的集中教育、心理辅导及法律咨询服务,精准满足其多元化需求,高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考核赋能 完善长效保障机制
该所着力完善平时考核与后勤保障机制,对参与入矫初始教育的各区派驻民警日常工作表现进行动态跟踪与评估,从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工作态度等多维度进行考量,激励民警积极履职,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全力做好民警关心关爱工作,解除其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矫正初始教育工作中。有效激发民警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为入矫初始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稳固的后方保障。
据悉,广州市松洲所将深化戒毒社会化延伸改革,推动社区矫正与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深度融合,重点聚焦“教育资源升级、专业队伍扩容、智慧矫正探索”三大领域,持续提升教育挽救实效,助力降低再犯罪率,为平安法治建设贡献更大司法行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