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大湾区1月14日电(记者 肖柏青)2025年1月3日至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资阳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雁江区召开。会上表扬政协资阳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以来优秀提案、2024年度市政协优秀履职委员。其中,资阳市政协委员、同心成员、深国融金融管理研究院理事长曾波提出的《关于限制或终止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基金备案管理人相关登记备案职能的建议》被全国政协采纳,引发了金融行业的广泛关注。
据悉,2013年曾波带领深国融团队发行了国内首支契约式私募基金“深创1号”。在这一过程中,曾波始终提倡行业自律拥抱监管,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备案登记、法律审核、托管发行等程序,确保基金的规范运作,为行业树立了标杆,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并将其经验形成著作《创新型私募基金业务操作实务》,由中国金融出版社于2015年4月出版发行,并成为普通高校教学用书,同时作为行业业务操作指引参考。
2024年8月,曾波理事长提出的《关于限制或终止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基金备案管理人相关登记备案职能的建议》则是在经过了10余年的探索、实践,对行业市场化需求的尊重和基于专业发展、创业的深度研究。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基金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曾波在实际调研中发现,证监会与中基协存在对同一家管理人相关事项进行重复监管,甚至在驻地证监局已经对某一项行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后,中基协又重复对该行为进行重复调查并出具纪律处分甚至对管理人作出撤销登记的决定。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5日,年内中基协已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发出100张纪律处分决定书,远超去年同期。
究其原因,中基协相关职能并不清晰。一是协会本身是第三方非盈利或服务类机构,不具备执法资格,代为执法行权对中国社会经济向市场化转型造成阻碍。二是对标国际NG0组织,均通过自有服务取得市场承认,不是靠行政职能受托获得认可。三是就目前国内私募基金发展总体形势看来,中基协对投资人、会员(管理人)不具有保护作用,不被市场认可。资本市场下行的大环境下,私募机构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上,中基协没有办法对机构提供有用的帮扶和引导,反而大量重复的监管动作增加管理人工作量及经营成本,使得管理人的工作难上加难。
为此建议:一是限制/终止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基金备案管理人相关登记备案职能。二是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对中基协历年财务进行专项审计,并对社会公开会费使用情况。
记者了解到,全国政协对曾波理事长的建议高度重视,经过深入研究和论证,认为其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对于优化基金备案管理人登记备案职能、促进基金行业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次采纳体现了全国政协对金融领域改革创新的关注和支持,以及对来自行业一线专业人士意见的重视,为资本市场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曾波表示,该提案被全国政协采用即是组织给予的荣誉更是对创业、执业的最大信任。今后必定持续跟踪行业动态,深化行业研究,提升提案质量与针对性,切实为行业发展和政策制定奉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