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3月6日电(记者刘一乐)全国两会正在进行时。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
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讨论认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接受中宏网专访时指出,产与教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立支撑强国建设的教育体系和人才队伍的必要保障。
产教融合要加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是安徽省首个国家创新型企业创办的民办本科学院,由科大讯飞独立办学,为其深耕产教融合提供了土壤。学院依托科大讯飞人才、技术和资源等优势,深入实施“突破传统、面向市场、聚焦应用、创新驱动”系列教学改革举措,通过“AI+”、“项目+”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字化、智慧化技术,以团队模式进行培养,使应用型本科学院的毕业生更能适应残酷的就业环境。“目前来看,教学已经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效果可观。”
即便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刘庆峰仍然没有回避在产教融合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表示,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行业的人才缺口还再增大,主要缺少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当下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并不完善,教学内容无法同步技术本身的高速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教育适配新发展格局能力,加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为支撑强国建设培育创新技能型人才,企业应该与院校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此,刘庆峰认为,人才培养应围绕“一条主线、两个对接、四项融合”开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速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
刘庆峰解释,“一条主线”是以培养学生A.I.工程技术及创新能力为主线。“两个对接”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工智能最新技术与大学生创新对接。“四项融合”是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融合、大学生实践实训与实际场景融合、人工智能最新技术与创新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与头部企业实践融合。
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要以就业为导向
新兴产业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崛起,新兴产业需要具有知识交叉融合,创新创造和数据应用能力的人才。而此类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企业发挥重要的主体作用。
刘庆峰认为,新兴产业的产教融合过程中,要积极优化人才、技术、管理等创新要素供给,既补齐教育人才短板,又补齐产业创新短板,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同时,刘庆峰再次强调要增加职业教育适应性,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导向、市场为导向,解决系统不匹配的问题。
谈到职业教育如何适应产业升级的问题,刘庆峰表示,产教融合的切入点需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精准对接人才市场需求;坚持以“终为始”的教学设定,依据人才培养体系和标准,对应企业任职资格,大力开展实训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推进产、教、科融合发展,将企业的领先技术融合到教学。
新技术为教育评价变革带来更多可能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为教育评价变革带来新可能,利用5G、物联网技术、智能感知技术,实现过程性数据获取;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能力的差异、学习风格、行为特征、性格特点等进行有效诊断和分析,为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支持;利用AR、VR等技术创设类似真实问题解决的环境更好、更精准地测量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等,最终实现对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学生成长进行持续追踪、分析和研究,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性、过程性评价,实现全面发展。
今年两会,刘庆峰提出,设立智能化教育评价方面专题攻关项目,围绕科技赋能教育评价方面的创新探索发布专项指导文件,重点突破全样本、多维多模态数据采集,智能化、个性化信息分析反馈等智能化教育评价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和规模化推广应用。
同时,刘庆峰建议,设立教育评价领域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推进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教育评价跨界协同,创新评价工具,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中宏网版权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