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常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祥地和苏南模式发源地,也是全国知名的职业教育先行区和苏锡常职教高地,常州具有产业基础雄厚和职业教育优质资源聚集的双重优势。全市现有本科院校5所、在校学生约8.8万人,高职高专院校8所、在校生约8.5万人;中职学校10所、技工院校10所,在校生约7万人。高职院均建成省双高建设或培育单位,其中国家双高建设单位4家;中职校均为省现代化示范校或优质特色学校,优质率全省最高。
自2021年认定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以来,常州市积极深入推进系列改革措施,集聚全市资源、激发各方活力持续推动产教融合改革走深走实,为全市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试点以来,全市经济总量持续提升,即将迈入GDP万亿之城;职业教育持续优化,已成为常州城市金名片;人才规模持续壮大,每年培养技能人才10万人以上,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一。
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费斯托气动技术实训中心
二、主要做法
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常州主要抓住五个“融合”。
(一)着力推进产教规划融合。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布局和城市规划同步规划、同步推进、联动实施的机制,将深化产教融合要求纳入到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政策体系中,在《关于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等重大政策中均明确了支持产教融合的措施。同时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布局,加快推进科教城功能提升、江苏理工学院武进绿建区产教融合创新园区和钟楼区殷杏泰产教融合创新园建设,推进河海大学金坛新校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溧阳校区等项目建设,实现高等教育、高职、中职等教育资源在全市各辖市区全覆盖。
(二)着力推进产教政策融合。强化财政投入,整合产业、科技、教育等各类政策资源形成政策合力,加大对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等支持力度,试点以来,各级财政已安排资金超过210亿元,为117家产教融合相关企业落实税费抵免1.13亿元。强化金融保障,试点以来,全市部分院校和企业主体产教融合相关项目获得银行低息贷款总额超30亿元。
(三)着力推进产教机制融合。构建行业融合机制。鼓励院校联合龙头骨干企业组建行业性职教集团和高水平产业学院。目前,已建有国家现代产业学院2个,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2家。强化多主体产教融合联盟。目前常州工学院“一院一镇2.0”产学研合作创新联盟等5个市级产教融合联盟已服务企业3000多家,每年技术成果转让200余项。
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机器人实训中心
(四)着力推进产教需求融合。校企共建专业机制,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要求科学规划和设置相关专业,全市职业院校校企共建专业超80%,专业设置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吻合度达86%以上,现有中高职专业设置100%对接地方产业。加强专项资金扶持,对新设置的五年制高职专业、职教本科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最高给予50万元建设经费支持,累计资金额度1000多万元。
(五)着力推进政校企资源融合。积极落实土地资金等资源保障,中车常州“三位一体”产教融合基地等项目有序推进。积极落实惠企政策,培育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89家,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市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投入职业教育1亿多元,共计抵免税费超过3000万元。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800余个,建设部、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6个,获评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11个。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全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6%以上。
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常州工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智能产线实验室
三、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常州市将深入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常州市建设国际智造名城和“新能源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一套推进机制。着重完善政府主导的协同服务平台建设,在帮助校企有效对接和供需精准匹配方面强化工作力度。着重强化制度供给,贯彻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加快产教融合打造职教名城的决定》和《常州市促进校企合作条例》,强化产教融合发展制度规范保障。加快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多元投入职业技术教育和人才培养,探索学校为主、企业为主、混合所有等不同模式的产教融合模式。
建设一个职业教育高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进一步健全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继续落实落细部省共建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各项措施,力争率先建成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
提升一批平台载体。强化项目带动,支持常州科教城建设市级新能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施好常工院中德亚琛产教融合基地、中车常州“三位一体”产教融合基地等一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全市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享实验室、培训中心和高端设备,提升产教融合载体效能。
树立一批标杆性行业。抢抓新能源产业风口打造“新能源之都”,强化政府在产教融合中的协调推动和公共服务职能,支持在常高校和职业院校与新能源之都建设融合发展,加快将新能源产业打造为产教融合标杆产业。建设一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载体。
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在落实现有产教融合试点企业各项支持政策基础上,对于省、市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的项目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加快办理进度;在政府投资补助、项目贴息、项目审批、项目核准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在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奖励申报、政府投资项目招标中,同等条件优先考虑。(图文 常州市发展改革委)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