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6月22日电(记者 韩鹏飞) 四川省宜宾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素有“长江首城,中国酒都,中华竹都”得美誉。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称、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宜宾市一直致力于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驱动,宜宾市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加强产教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市,先后考察了三江口、宜宾学院、极米光电有限公司,了解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高校毕业生就业、企业自主创新等情况。一年来,宜宾市各级各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结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加快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助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的组织和指导下,2023年6月19日至20日,由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和宜宾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23年全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经验交流会成功在宜召开。本次大会旨在搭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产业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助力宜宾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城市围绕大学建
在宜宾学院,记者看到师生们共同开发的众多科研项目,其中一项垃圾智能分选机器人项目引起记者注意。据介绍,该系统可对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进行智能分类,并由运输系统进行打包、分拣,然后被运输到不同地方进行处理。这个项目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时曾引起关注,当时项目处于实验室模拟阶段,还未推广运用。
代表们在宜宾学院调研
宜宾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本网记者,“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推动垃圾智能分选机器人转化运用,建设机器人实训基地,其中有条生产线主要用于垃圾智能分选机器人转化,目前学校已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
据了解,宜宾学院是一所省属的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院校。近年来,宜宾学院结合宜宾市产业发展需要,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出发,联合相关企业共同建成川茶学院、中德工程学院等特色学院,搭建省部级科研平台7个、“AI+智慧学习”人工智能学院1所、四川省大学科技园1个和宜宾市产教融合实训基地6个、产教融合示范基地91个,70余项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应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截至2023年6月7日,学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较2022年提高11.34%,毕业生去向留川率73.4%、留宜率23.6%。
宜宾学院位于宜宾市三江新区大学城内,2021年7月,宜宾市获批全国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近年来,宜宾市围绕“城市围绕大学建”的思路积极推动大学城建设,自2016年以来,宜宾市大学城吸引了诸如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办学质量非常高的学校入驻。截至目前,宜宾已经与18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15所高校签署落地协议,其中不乏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全国名校。
产业依托教育兴
宜宾大学城的入驻高校无论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已呈现异军突起之势。宜宾这座城市究竟有何魅力,引得众多高校纷纷扎堆入驻呢?随后记者在极米光电激光显示人才实训基地、四川动力电池人才实训基地、凯翼汽车校企协同创新实践实训基地走访时获得了答案。
在“产业依托教育兴”思路的指导下,宜宾市制定《深化产教融合改革高质量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市实施方案》,加快构建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国家级晶硅光伏产业集群、全国同类城市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以产业需求侧引领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代表们在极米光电激光显示人才实训基地调研
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成势见效。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00%参与校企合作,110家企业参与组建白酒行业产教联盟、四川省智慧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5个示范性产教联盟,累计签订人才培养、技术咨询、实训基地等校企合作协议项目489个,已建成各类实训平台147个,年均培训资源10.53万人次。
科技创新生态加速形成,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标准建成白酒、新能源、页岩气、川茶等4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和宜宾四川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19个产业研究院,校企共建科研及人才培养平台246个,建成省级科研创新平台30个,签订技术服务合同794项,孵化企业106家,承担国家和省市级科技项目1102项、获得授权专利857项。全市认定备案高新技术企业30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26家、瞪羚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1641亿元,科技创新能力排名全省前列。
优质职业人才促进城市产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产业需求也在推动人才培养规模、结构、质量的优化。2022年,宜宾技师学院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院校之一(全国共32所,四川3所),南溪职校荣获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连续举办十四届全市学生技能大赛,省级竞赛获奖总量连续七年居全省第2位,国家级竞赛获奖总量连续五年居全省前三。宜宾技师学院集团成员学校教师在2022年世界集成电路大会芯片测试与设计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上获一等奖,学生在2022年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获二等奖。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学生参加全国互联网大赛获得金奖。
职业人才促创新
优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渠道畅通,给宜宾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注入新动力。自2017年以来,新能源、智能终端、交通装备制造等产业,开始在宜宾聚集。宁德时代、吉利、天珑移动等企业,在宜宾设立基地,华为等科技企业也与宜宾签署了合作协议。宜宾高新技术产业蓄势待发,人才缺口也就越来越大,这给宜宾加快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四川时代动力电池人才实训基地
宜宾市按照《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总体要求,对标“完善产教融合发展规划和资源布局”等五大试点任务,着力解决产教融合内生动力不足、校热企冷等普遍性、长期性问题。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构建“一核多园”的产教融合布局。坚持“产、教、城”一体规划布局,高标准推进大学城和科技创新城建设,高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园、高等职业教育园、大学科技园等建设,努力将三江新区打造成宜宾产教融合试点建设核心示范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样板区。推动各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结合自身主导产业,主动对接和选择联建学校,融合智能制造、职业教育等核心元素,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
以政策激励为导向,健全产教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出台《支持全市国有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方案》《产教融合型园区建设试点方案》《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试点方案》等系列政策,鼓励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职业院校办学。
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制定《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推动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基于利益共同体的校企合作新路径和新模式。四是以协同创新为路径,高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在宜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校企合作,围绕重点产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大学科技园、科普基地等,探索建设白酒、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国家标准化技术创新平台、国家标准验证检验检测中心、国家标准化示范点等项目。五是以集团联盟为载体,精准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14所职业院校、2个政府机构、1家科研院所、17家企事业单位成立宜宾技师学院集团,由企业主动提出培养需求,院校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班级——车间”双环境育人、“教师——师傅”双导师育人、“学生——员工”双角色育人。
代表们在宜宾学院听取报告
宜宾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本网记者,“截至2022年底,全市高校已增至12所,大学生人数达到10万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300余家,科技创新能力升至全省第3。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427.8亿元,全国GDP百强城市排名提升至第95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75.81亿元。”
宜宾精准把握住职业教育和高新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城市为载体,为高校、职业技术学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铺平道路,业已成为产教融合的绝佳范本。
中宏网版权和免责申明:凡注有“中宏网”或电头为“中宏网”的稿件,均为中宏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宏网”,并保留“中宏网”的电头。